环境整治造福农村居民

发布日期:2016-10-25   阅读:2041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近年来,界首市陆续将“三线三边”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延伸到镇村,实现了城乡治理全覆盖,让很多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像城区一样的生活环境。

                村里建了小公园 

   如今,到界首市农村地区走一走,经常能看到一些绿荫环绕的小公园,作为村庄的一种点缀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泉阳镇集东村教门自然村,已经建成的游园广场成为当地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公园建成后,我们这些老农民天天都来走走看看,感觉跟城里的环境差不多。”这段时间,56岁的村民李玉河几乎每天都要带着4岁的小孙子到村口的游园广场来荡秋千、玩滑梯,晚上老伴还要到这里跳广场舞,生活比以前充实了很多。
   据了解,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界首市按照“建点、连线、成面”的思路,把美丽集镇、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整体工作中,辐射带动城乡面貌整体改观。
   “像泉阳镇这种游园广场,界首市一共要建设42个,目前已经开工13个,完成项目投资3亿元。”界首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正在建设的42个园林项目覆盖辖内所有乡镇街道;这样布局的目的,就是要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处。

               建立长效治理机制

   据了解,加大农村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只是当地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域覆盖的一个方面。目前,界首市已累计投入3亿多元,对农村垃圾清运、违法违规建设、广告牌治理、道路园林绿化等方面进行整治,探索出一项符合当地实际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   
   “界首的地理位置,以及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当地必须强力整治城乡‘脏、乱、差 ’。”界首市相关负责人说,经过近3年治理,逐步总结出了“654”工作模式,即垃圾收集转运有设备、农民建房有规矩、广告标牌治理有规范、专项整治有突破、绿化提升有目标、宣教工作有特色的“六有”标准,以及按照行政化推动、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工作思路,采取的5项保障措施和4个结合。
   “今年初,界首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探索已经列入2016年社会规划课题,为下一步推广做准备。”界首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段时间,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整市推进项目被正式列入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为加快当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步伐,改善农村地区居民居住环境发挥重要促进作用。稿件来源: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代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