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彭湖村环境整治变了样

发布日期:2015-09-07   阅读:1215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近年来,界首市王集镇彭湖村在推进土地流转和结构调整的同时,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水平,提升了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

结构调整显成效

        彭湖自然村有耕地1800余亩,目前已流转1000亩,主要用于种植海棠、桃树和大棚西瓜。该村成立了桃源家庭农场,建立了占地520亩的苗木两用林种植基地,种植了北美海棠、桃树、红叶实楠、榉树等经果林,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800余人,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基地已开发垂钓、林下种植和养殖等特色项目,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赏、游玩。今年秋收后,基地拟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土地流转面积将达1500亩。   

村庄绿化全覆盖

      彭湖自然村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结合本村实际,实行村庄绿化全覆盖。这个村共有10条路,各条道路笔直干净,实现了硬化道路户户通。村里对各条主干道实行定期清扫保洁的同时,在道路两侧种植了榉树、碧桃、红叶石楠树等风景树,达到“一路一品”,增加了村落民居的绿色韵味,提升了环境整洁效果。

安装路灯添光彩

      在彭湖自然村,村主干道路上都安装了路灯,一盏盏整齐有序的路灯显得多姿多彩,给原本沉寂的乡村夜晚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自从整治农村环境以来,我们家家配有垃圾筒,户户门前干干净净,生活垃圾得到了及时处理,村容村貌漂亮多了。”村民彭立亮说。
       “现在,村里又安装上路灯,大家夜晚出行方便多了,再也不担心夜间出行难题了。”村干部彭玉刚介绍说,村里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自筹8万余元,安装路灯40盏,路灯照亮了村里的大道小巷,也照亮了群众的新生活。

和谐乡风扑面来

      今年51岁的彭玉川是彭湖自然村村民,常年在外做生意。他腰包鼓起来的同时没有忘记家乡人。得知村里修建村级道路,彭玉川先期垫付了60万元;在农村环境整治中,他又捐助8万余元,为村里购置了160个垃圾筒,并帮助安装了村路路灯。
       好人好事多,得益于多年来坚持不懈的乡风文明建设。近年来,村里通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卫生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选树了一批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传播了社会正能量,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通讯员 陈慧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