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我们国家今后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各级党委、政府都应开始重心转移,逐步向这方面倾斜,与计生工作、维稳工作、招商工作等一样,摆到重要的日常工作位置,认真开展,努力做好,容不得半点虚假,要坚决走出短期行为的思维误区,力戒形式主义。
垃圾围村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得到极大的提高,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却出现大的滑坡,我们的孩子正遭受着手足口等疾病的困扰,我们和我们老人的身体健康也日益受到严重威胁。现在是亡羊补牢的时候,未为迟也。只要我们力戒形式主义,“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我们就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形式主义就是“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这次阜阳自上而下,拟历时一个半月,开展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月活动,目的是彻底改变过去“脏、乱、差”的村容村貌,着力打造出农民幸福安居的美好家园。经过半个多月的镇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初步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但同时却暴露出一些形式主义的问题,必须力戒。
首先,缺少设计,实施方案大都是一级套一级套下来的,谈认识表态度的多,缺少究竟把所辖的自然村整治成什么样的“胸中成竹”,缺少对下一步如何建立长效保洁机制的探索,缺少与环卫管理先进地区保洁公司的交流、引进和大胆尝试。其次,种风景树一窝蜂,忽视本地树种,没有做好与经济林、与果树、与村民喜好的结合。“人靠衣裳马靠鞍”,绿化是必要,但要量力而行,不能大面积高密度地都投放到一个地方,更要注重后期的管养,确保成活率。第三,有些乡镇不是谋划全局,分批推进,各个突破,而是拿出三、四十万元,倾财力、物力、人力打造亮点村迎检,甚至连本地示范带动效果都不太考虑。第四,在支出上纠结:或惜财试着干,怕上面兑现不了承诺,形成新的乡镇债务;或抱先花着干着再说,大铺摊子,极易产生后遗症;或动辄使用机械,缺乏人工跟进,大而化之,无论对村庄,还是对公路都整治不到位,死角死面比比皆是。
要知道群众不真正参与进来,就不会珍惜整治后的环境,反正脏了、乱了,有政府来整治,就养不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就建立不起真正的长效保洁机制;反而会因为出现环境反弹,引起他们新的反感,给他们产生新的误解,从而激化干群关系。所以,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千万不能做表面文章。必须走党的群众路线,抓住群众工作这个牛鼻子,扩大宣传,持续宣传,深入群众心中,化作群众自觉行动,想方设法扭转“干部干,群众看”的被动局面,与群众产生良性互动。要因地制宜,结合美好乡村建设,结合土地复垦,结合冬修水利,结合植树造林,一村一策来开展,打造出整洁有序、各具特色的村容村貌;要按照清粪堆、清垃圾、清柴草为内容的“三清”标准和无暴露性垃圾、无水面垃圾漂浮物、无乱贴乱画、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无乱扯乱挂为内容的“六无”标准,尽快建立起市场化运作、乡规民约支撑的长效保洁机制。(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