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抓得紧 小镇变整洁

发布日期:2014-05-20   阅读:1574次   来源:阜阳日报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新修的水泥路直通南北,路边的女贞树绿意葱茏,两侧的人行道平整清洁……这是记者近日在界首市泉阳镇看到的景象。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街道清洁卫生、市场管理规范、生活秩序井然的良好局面。
  

  偏远集镇环境美
  
  3月底,全市“三线三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现场观摩会在界首市泉阳镇召开,这是泉阳首次以农村环境卫生先进乡镇的名义亮相。走在泉阳镇大街上,你不会觉得这是一个两县交界处的偏远小镇,15米宽的泉阳中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街边的商铺处处洋溢着现代和时尚。
  
  近年来,当地把小集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积极整合村村通、以工代赈、“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不断完善集镇公共基础设施,路越修越宽,树越种越多,环卫保洁的投入越来越大。1300米长的泉阳中路作为当地重点打造的集镇主干道,路面平整清洁,两侧的店外店全部拆除,6米宽的人行道铺上了小方砖,每隔5米远就有一棵三四米高的大叶女贞树,每家商户门前都摆放着浅绿色的塑料垃圾桶,十字街口还有一块多媒体电子屏,一路走来,很少能见到垃圾。到了晚上,泉阳中路、光明大道、和谐大道等5条路上的150盏路灯同时开启,一派灯火通明的景象。“镇上有3家KTV,有7个地方可以跳广场舞,白天晚上都热闹。”镇上一位商户告诉记者。
  

  垃圾处理有办法
  
  “我们一共采购了220个容积为50升的塑料垃圾桶,免费发放给沿街商户,每天定时收集垃圾,那些固定摊点的垃圾问题就解决了。”泉阳镇党委委员王之勇告诉记者,从今年初开始,街道上的环卫工人从4个增加到12个,负责清运主干道路和小街巷里的生活垃圾。当地每天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大约在8到9吨之间;其中,大部分是环卫工人从沿街居民门前的垃圾桶里收集来的。
  
  今年42岁的杨兴华在泉阳镇经营泸州老窖品牌系列酒,提起近年来泉阳街道的变化,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三线三边”整治开始时,镇里把一条街的店外店全拆掉了,门口高低不平的水泥路也很快铺上了这种有橡胶涂层的长方形免烧砖,天不亮清洁工就上路干活,门口都扫得干干净净,变化大得很。
  
  张学起是十字街北200米工段的环卫工人,每天早上5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自己的责任区,先把垃圾桶里的垃圾倒进自己的电动三轮车里,然后再清扫两侧的人行道和中间的大马路。如果遇上逢集,他一天要拉五车垃圾。“一个月1000块钱工资,到月就发,你说,咱要是不好好干能行吗?”张学起笑着说。
  
  从2012年开始,界首市每月都向所辖各乡镇办支付1万元用于卫生保洁。从今年开始,当地又按照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拨付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经费,鼓励农村清洁工程市场化运作。收集到的垃圾经过泉阳镇垃圾中转站压缩后,转运至界首市垃圾中转站统一处理。
  

  骑路逢集被整治
  
  解决骑路逢集问题,是当地开展的另外一项重点工作。泉阳镇2012年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在集镇南头建设了一座占地89亩的农贸大市场,硬化道路近1万平方米,新建钢架农副产品交易大棚1026平方米,配套建设商铺203套;目前,已有40余家商户入驻。当地还引进了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的全国连锁好又多超市,把便民服务大厅搬进了农贸大市场,促进了当地商贸重心的南移。
  
  “当初,建设农贸大市场,就是为了解决骑路逢集问题。镇里本着方便居民生活的原则,在集镇南头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这个集商贸、物流、仓储于一体的专业化农贸大市场,市场前景广阔。”泉阳镇党委委员王之勇说,由于市场培育需要一个过程,当地政府正在引导商户 进入市场经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集镇管理的长效机制。  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段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