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李氏的家在田营镇李相村一个窄小的水泥路尽头,危房改造的比较早,所以李李氏家的两间平房地势比现在翻盖的房屋要低许多,周边楼房挡住家里的光,老两口偶尔也会抱怨几句。
李李氏今年79岁,十几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比她大两岁的李泽远。提起当初的日子,李李氏说,没什么词能形容,就是活的不像个人样。年轻时大家都在生产队工作,李李氏跟老伴一年到头挣得工分只能换来两捧麦子,家里几口人平时啥都吃,地锅上的饭结渣、毛草根、野菜,能吃的都能端上桌。因为没啥做生意的头脑,两口子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四亩半田地是家里所有经济来源。
“我结婚50多年了,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那时候结婚没有现在的嫁妆和彩礼,就是带着一颗心往这来。”李李氏与李泽远的婚姻是“亲戚+亲戚”牵起来的线,李李氏的姥爷和李泽远的婶婶认识,两家觉得这两人性格好,实诚,就做起了媒人,撮合了这段婚事。结婚以后,李李氏夫妻俩住的还是李泽远家的老房子,很多物件都是亲戚给的,也有新添置的,对于这些老物件,李李氏总不舍得丢掉。
“前几天有人来给我们免费打扫卫生,洗洗擦擦,其实俺家没啥收拾的,那些不用的老物件,他们都觉得是垃圾,我说啥也不愿意丢,几十年的感情在里面呢。”在李李氏里屋的角落里,有一个特别显眼的柜子,四四方方的被腾架在几个凳子上,称“被柜”。问起柜子的由来,她介绍道,这是当初嫁过来家里最贵重的家具,是李泽远的母亲结婚时留下的,所以李李氏格外喜欢这个跟了一辈子的老柜子,前后加起来也陪伴她有70年的时间了。当提出要看看被柜里面的东西时,李李氏笑着说道,“放的还是被子,还有一盒不舍得吃的果子。”
邻居荆秀英家最近要盖新房,做门窗的时候需要锯木料,荆秀英想到了李李氏家里墙上挂着一把不常用的锯,中午吃完饭就跑到她家来借用。李李氏二话没说,从墙上拿下来那把锯就给了荆秀英。“我就跟她说,我老婆家里有啥都管借给你,就是别给我扔掉咯。”
物件是老的,人的情感投入却是无法估量的。对李李氏来说,嫁到李相村这几十年,家里的这些老物件带给她的不是只有生活的苦,还有对好日子的珍惜。除了“被柜”,家里还有很多使用时间超过30年的物件,走街串巷换东西得来的4个大“红盆”,做木工买来的锯,存放粮食的麦茓子,买东西的秤杆子,还有两个大小不一的菜厨子。有些老两口至今还在使用,有些放在角落落了很多灰,但李李氏一个也不愿意丢,这都是她这一辈子的家伙事儿,也是忆苦思甜的寄托物。
李李氏的老伴李泽远患有偏瘫和脑血栓,是李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两口相继享受了国家的危房改造、健康脱贫和家居环境改善等政策,日子过得还算舒坦。“以前的日子哪能跟现在比啊,现在的日子在天上呢。”谈起国家的帮扶和照顾,李李氏十分激动,似乎用什么话都表达不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但即使日子好了,她还是经常出去捡废旧物品。村干部也经常犯愁,“找人帮她打扫卫生,这些我们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东西她都不愿意丢,有时候保洁人员丢掉了,她一个老婆跑很远也会找回来,看着也心疼。干脆就鼓励她自己打扫,把这些老物件存放起来,干干净净的,就没人扔了。”
老物件,大情感。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至今,经常会把精神扶贫作为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的重要手段,提振了精气神,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但对于年龄大的贫困户来说,这些老物件是不能丢掉的,破破烂烂,苦苦甜甜,好日子里也有他们对苦日子的回忆和想念。如何帮助他们保留这份情感,鼓励他们过起干干净净的日子将会成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王苗苗)
李李氏今年79岁,十几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比她大两岁的李泽远。提起当初的日子,李李氏说,没什么词能形容,就是活的不像个人样。年轻时大家都在生产队工作,李李氏跟老伴一年到头挣得工分只能换来两捧麦子,家里几口人平时啥都吃,地锅上的饭结渣、毛草根、野菜,能吃的都能端上桌。因为没啥做生意的头脑,两口子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四亩半田地是家里所有经济来源。
“我结婚50多年了,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那时候结婚没有现在的嫁妆和彩礼,就是带着一颗心往这来。”李李氏与李泽远的婚姻是“亲戚+亲戚”牵起来的线,李李氏的姥爷和李泽远的婶婶认识,两家觉得这两人性格好,实诚,就做起了媒人,撮合了这段婚事。结婚以后,李李氏夫妻俩住的还是李泽远家的老房子,很多物件都是亲戚给的,也有新添置的,对于这些老物件,李李氏总不舍得丢掉。
“前几天有人来给我们免费打扫卫生,洗洗擦擦,其实俺家没啥收拾的,那些不用的老物件,他们都觉得是垃圾,我说啥也不愿意丢,几十年的感情在里面呢。”在李李氏里屋的角落里,有一个特别显眼的柜子,四四方方的被腾架在几个凳子上,称“被柜”。问起柜子的由来,她介绍道,这是当初嫁过来家里最贵重的家具,是李泽远的母亲结婚时留下的,所以李李氏格外喜欢这个跟了一辈子的老柜子,前后加起来也陪伴她有70年的时间了。当提出要看看被柜里面的东西时,李李氏笑着说道,“放的还是被子,还有一盒不舍得吃的果子。”
邻居荆秀英家最近要盖新房,做门窗的时候需要锯木料,荆秀英想到了李李氏家里墙上挂着一把不常用的锯,中午吃完饭就跑到她家来借用。李李氏二话没说,从墙上拿下来那把锯就给了荆秀英。“我就跟她说,我老婆家里有啥都管借给你,就是别给我扔掉咯。”
物件是老的,人的情感投入却是无法估量的。对李李氏来说,嫁到李相村这几十年,家里的这些老物件带给她的不是只有生活的苦,还有对好日子的珍惜。除了“被柜”,家里还有很多使用时间超过30年的物件,走街串巷换东西得来的4个大“红盆”,做木工买来的锯,存放粮食的麦茓子,买东西的秤杆子,还有两个大小不一的菜厨子。有些老两口至今还在使用,有些放在角落落了很多灰,但李李氏一个也不愿意丢,这都是她这一辈子的家伙事儿,也是忆苦思甜的寄托物。
李李氏的老伴李泽远患有偏瘫和脑血栓,是李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两口相继享受了国家的危房改造、健康脱贫和家居环境改善等政策,日子过得还算舒坦。“以前的日子哪能跟现在比啊,现在的日子在天上呢。”谈起国家的帮扶和照顾,李李氏十分激动,似乎用什么话都表达不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但即使日子好了,她还是经常出去捡废旧物品。村干部也经常犯愁,“找人帮她打扫卫生,这些我们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东西她都不愿意丢,有时候保洁人员丢掉了,她一个老婆跑很远也会找回来,看着也心疼。干脆就鼓励她自己打扫,把这些老物件存放起来,干干净净的,就没人扔了。”
老物件,大情感。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至今,经常会把精神扶贫作为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的重要手段,提振了精气神,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但对于年龄大的贫困户来说,这些老物件是不能丢掉的,破破烂烂,苦苦甜甜,好日子里也有他们对苦日子的回忆和想念。如何帮助他们保留这份情感,鼓励他们过起干干净净的日子将会成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王苗苗)
- 上一篇:田营:水里也有致富路
- 下一篇:田营为348户贫困户量身订做家居环境改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