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党建工作呈现“活、硬、强、严、真”常态

发布日期:2016-08-25   阅读:2506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近年来,界首市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牢固树立抓党建是第一责任、最大政绩、最强主业的理念,把抓好党建作为分内之事、当然之责和最大政绩,使党建工作由宽、松、软,走向“活、硬、强、严、真”常态,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思想教育“活”。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党性党责党风党规党纪”专题教育年活动为抓手,召开市委中心组学习15次,举办“界首大课堂”8场次、分讲堂120余场次,认真学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等会议精神,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紧围绕“三聚焦三查找三确保”,开展“百名主职上讲台、千名书记讲党课、万名干部下基层”等活动,以《党章》宣讲开局,从市委常委做起,送党课到农村、到社区、到企业,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开通“心中有界”微信公众号,开展“手抄党章100天”“手抄准则条例60天”等活动,不断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推动思想理论武装向纵深发展。

  队伍建设“硬”。抓住市乡党委换届契机,由纪检、综治、信访、计生等14个单位联手会审,对党代表候选人认真考察、严格把关,对有问题、有争议的人选,坚决予以调整,确保人选的先进性。围绕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廉洁过硬”的各级班子,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按照20字“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坚持“四个凡提”,干部使用向基层一线倾斜、向攻坚克难倾斜、向突出贡献倾斜,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科级干部交流、重点岗位轮岗力度,先后出台了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科级干部交流办法、干部任前档案审查等制度性文件,开展双向挂职锻炼、重要职位亮职推荐、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活动,落实“四个最大限度”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党建工作基础得到夯实。今年上半年,共调整交流干部156人,提拔68人,重用22人,社会反映良好。目前,正在组织开展“科员级干部面向全省公开选调、科级干部面向全国公开选拔”活动。

  基层组织“强”。加快村级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党员主题活动日、升国旗等激发党员活力的教育活动,推行村书记擂台赛、发展党员全程记实、党员积分管理、村(社区)干部集中办公等制度,统筹推进机关、村(社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达1312个,覆盖全市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广大干部、群众真心拥护党、热爱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上半年,全市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80名,新发展党员140名,党员总数达到25644名,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作风整顿“严”。推行“季月周日”工作法和“一线实、一口清”工作法,规范领导干部外出报备、请销假管理,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严格执行中央、省市改进作风各项规定,出台《“机关病”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意见》《公职人员“为官不为、懒政怠政”行为问责办法》,通过“清风正气”评议、“百名股长大家评”、电视问政、明察暗访等活动,收集作风建设、履职尽责、廉洁从政等方面意见、建议3010条、群众评价30207条。通过梳理、分析、反馈,督促整改重点问题20个,着力解决了不善为、不能为、不作为、不想为、不愿为、不敢为的问题。《安徽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我市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有关做法。

  廉政建设“真”。建立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结果运用和“三书两报告一记实”制度,出台《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市委廉政述职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运用办法》,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记实,推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全面落实。深化廉政风险排查、防控机制,排查风险点11240个,制定防范措施2652个,并将信访举报、纪律审查、年度考核、工作建议等情况,汇总成《分管联系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提示单》,督促党政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认真抓好巡视巡察整改,开展五保、低保等专项清理行动,收缴各类违规资金307万元;清退城乡低保10384人,减发资金633万元;清退五保对象296人;治理“吃空饷”26人,核减12人。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上半年,市纪委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36件次、巡察组交办信访问题及线索375件;立案200件,同比增长39.9%;给予党政纪处分185人(正科级12人,副科级16人),同比增长39.1%,移送司法机关11人,开除党籍6人,开除公职5人,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李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