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为抗战时期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采录事迹

发布日期:2015-08-19   阅读:1518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八一”前后,界首市委老干部局委派工作人员专程走访看望三位抗战时期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聆听他们讲述革命经历,以采录方式,记录下三位老战士的口述历史。

  界首市抗战时期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现共有五人,其中一人移居阜阳,另一人身体不好,记忆力差。局工作人员提前通过电话联系,登门拜访,向老战士致以节日的问候,观看他们所保存的珍贵历史照片,请老战士们讲述自己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革命经历。


在淮海战役期间 石尚德左一

  原界首市粮食局党组书记石尚德,1942年河南大灾,年少的他逃荒要饭到亳州,被当地地下党吸纳,参加地下工作。后按上级指示,参与策动驻守沙土集伪军张岚峰部的两个排起义,入伍新四军11旅35团,成为光荣的新四军战士。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分配到独立旅三团任一排排长。淮海战役结束,负了伤的石尚德选择留在地方,任亳州卷烟厂厂长,后转入界首粮食局工作至离休。


张和荣和他的荣誉勋章

  原界首市计生委主任张和荣,系湖北麻城人,原姓程,父亲早年参加革命。他5岁时父母及亲人均被国民党杀害,好心的同村村民救走了他,并收他为养子,自此他跟着养父母改姓张。养父母去世之后,张和荣独自流浪到山东的蒲县、冠县、范县一带,1943年,12岁的他在一个村子里跟着八路军走了,在晋冀豫军区八军分区八团当卫生员。那时候,日寇对我解放区特别是八路军是实行绝杀,对占领的庄子采取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张和荣感叹,那时候,敌强我弱,战斗最艰苦的时候,部队化整为零,以班为单位打游击,他的腰上和头上都负过伤。日本人投降后,国共两党决战,张和荣在渡江战役后因为负伤,留在了地方,先在阜阳,后到界首工作至离休。


姜仲山老照片

  原乡镇企业局党组书记姜仲山,老家在涡阳林县区牛屯湾。1944年春季,彭雪枫过来之后,姜仲山在部队动员下参加了新四军。入伍后在新四军地方武装4支队当通讯员,经常通过日军的封锁线送信。那时候敌强我弱,条件艰苦,大多数是在淮北、涡北县、永城、萧县及西边河南省与安徽省的边界一带打游击。那时候我军武器差,对面打打不过日寇,但是日军晚上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出来,怕我们摸他的营。在龙王集的日军有几十个人,汉奸多,汉奸领着日寇抢东西的时候,姜仲山跟随队伍打他的埋伏,再把东西抢回来还给老百姓。建国后,姜仲山转业,先后在蒙城、阜阳、界首公安大队工作,1991年离休。

  老战士们对于回顾往事,都有着深深的感慨,抗战的艰苦磨砺了他们,也让他们倍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使他们更加忠诚于党。采访结束时,每位老战士都挺直腰杆,庄严敬礼,那一刻,他们又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红色年代。(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