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普法工作验收在即,法治界首建设已见成效,市乡村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广大干群法治观念大幅提高,民主法治村居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法治环境强力优化,“六五”普法成果如阳光雨露般惠及我市万千百姓,法治思维已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一是以法治文化广场为代表元素的法治平台建设随时随地映入人们的视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是我市提升法制宣传教育实效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的重要举措。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广场、公园、街区、长廊等平台,极大地方便丰富了群众日常生活边休闲、边学法。如政府法治文化广场、福通法治广场,法治报栏、法治屏幕、法治石碑、法治台阶等使群众一抬手一投足都能感受到法治的存在。芦村镇、泉阳镇的街头文化活动中心;邴集乡邴集村、陶庙镇陈平营村文化园;城区三个街道在街口花园设置的文化长廊等,使群众在茶余饭后深受法治的熏陶。市一小上百幅图画组成的法治围墙无时不在涤荡着孩子幼小的法治心灵,全市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橱窗、固定标语、壁画、展板等公共资源,把法律条款、经典案例、法制标语、法制顺口溜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达到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效果。另外,在广播电视报刊刊登法治公益广告,在全市主要交通显著位置粉刷墙体固定标语,同时开通微信平台,同时针对不同的特殊群体推行预约上门服务,极大地满足了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需求。全市各村委会驻地法治文化广场橱窗开辟“法律法规大家知”宣传专栏,图文并茂,以讲故事为主,通过讲述一系列法律案例,让前来健身、休闲的群众在闲暇之余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
二是以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为突出亮点更加激起群众的热情参与。 “竹板一打响连天,我们上台作宣传。今天别的暂不表,专赞普法活动开得好。”每逢周末大舞台开演,由新农民艺术团演员表演的脍炙人口的快板总会赢得群众的热烈鼓掌。我市普法教育宣传品牌“18”夜市更是群众朝思暮盼的“娱乐大餐”,每逢演出群众总是围得水泄不通,表演者把法律知识编成三句半、渔鼓、表演唱等形式,采用说唱、歌舞、相声、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现给群众。一年一度的梨花诗会、苗湖书会、樱桃节、芍花节等无不充满法治特色。在重要时间节点举办的各种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如宪法宣传日、农民工维权接您回家、妇女儿童维权月、全国助残日宣传、3.15消费者维权等大型宣传活动,单位、个人、社会参与面广泛,积极参加普法宣传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群众对部分法治用语、法治节目已琅琅上口。
三是以各行各业公共法律服务窗口为亲民模式遍及城乡方便群众就近满足法律需求。在法治文化建设、民主法治村居创建以及阵地建设方面实行动态管理、梯度培育、经费激励、创建指南等,各种便民、惠民、利民服务窗口就办在群众的家门口,使群众一出门就能满足各种法律需求。完善的人民调解网络,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采取挂牌化解、联动化解、包案化解等措施,及时调处各类纠纷,使群众摆脱长期纠纷的缠绕。“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已实现全覆盖。
法治电影下乡、大棚车普法、普法讲座、案例汇编等公益普法有效拓宽了普法工作渠道,“大普法”工作格局得到有效合理完善。(郭洪华)
- 上一篇:界首司法局法治德治一起抓
- 下一篇:田营治理沟塘河道 美化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