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用是根本,建后管养是民生工程的生命线。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可持续、高效率的建后管养机制,全力构建权责清晰、分类管养、多元参与、因地制宜的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工作格局,确保各项民生工程切实发挥惠民功效。界首市积极谋划,认真研究,科学总结,强化措施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工作深入实施。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工程类项目建后管养实施细则。各项目单位出台了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民生工程建设类项目建后管护实施细则,做到有章可循。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建设、谁负责,谁使用、谁管养”的原则,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人员,做好建成后项目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二是组建管养队伍。各项目主管部门成立了专职建后管养服务队,确定管养人员,加强岗位培训,保证服务质量。建立以市工作站为支撑、乡镇服务点为基础、专业服务人员为骨干的多元化服务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到位到人,设立热线电话,建立立报立查和快速服务机制,健全管护日志,确保项目建后管养工作有机构、有人管、出现问题和群众反映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三是保障管养资金。市财政今年在民生工程经费中安排500万元作为民生工程后期管养经费,用来解决项目管养基本支出和设备维护运行费用。同时,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主、市场调节”的原则,综合运用“一事一议”、单位自筹、市场化运营等多种途径筹措管护资金,不断加大对民生工程管养资金的投入力度。
四是创新运行模式。通过外包、购买服务、政府补贴等方式推行市场化运作,如通过招标有些乡镇将农村保洁和垃圾清运承包给专业物业公司。注重发挥多重力量,建立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管养格局,如我市部分农村公办幼儿园通过招标方式实施公建民营,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外包给专业合作社。有效衔接、整合各类民生资源,放大民生工程政策效应,如将留守儿童活动室与学校活动室整合,电子阅览室与居民活动中心整合,取得较好效果。转变运行方式,解决体制机制的弊端,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经营权竞拍。(民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