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社会资本造林实现“三赢”

发布日期:2014-03-31   阅读:1928次   来源:界首广播电视台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眼下春光明媚,正是植树造林好时节,近年来,我市在推进森林增长工程中,围绕苗木和经果林两大产业,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造林,不仅为我市森林增长工程注入了强大动力,也加快了林业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促进了企业增效,群众增收。本期沙河周末我们就为您关注我市社会资本造林带来的社会、企业、群众“三赢”态势。

  这些天,在邴集乡振海苗木花卉育苗基地里,呈现出了一副紧张忙碌的景象。趁着天气晴好,造林大户、界首市振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中华正带着工人争分夺秒地赶进度,平整土地。因为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大棚里的树苗就要移栽出来了。

  “这个是欧洲的红枫,它的叶片颜色是一年三季都是一个颜色的,红色的,鲜红色的。”在振海苗木花卉育苗基地,总经理胡中华向记者介绍起基地树的种类。

  在这个基地,我们很少看到我们平常见到的一些绿化树种,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高端彩色树种,这些彩色树种具有很多的优势,它生长速度比较快,而且效益比较高。

  “收益目前来说是供不应求,因为你有钱你买不到货,因为这些树种全部从国外引进的,它这个进来的时间还是比较短,所以目前国内来说都比较缺少。” 说起收益,胡中华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到。

  作为一家招商引资企业,2013年8月份,胡中华的企业入驻邴集乡后。短短2个月就整体流转了邴集境内土地2600亩,建立了新品种玫瑰和彩叶风景树育苗基地。基地采用自动化管理模式,高科技克隆技术发展花卉和园林景观苗木产业。现在基地已累计投资超过1000万元。2016年基地完全建成后将达到5000亩的规模,亩产效益达到10000元以上。

  胡中华只是我市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的一个典型例子。据了解,自从我省2012年10月份启动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以来,我市私营企业、返乡投资的造林大户和林业合作组织等商业资本渐渐成为造林主角。为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我市林业部门对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经果林和风景林的大户进行了政策上的扶持。

  据市林业局局长陈黎介绍,对租期在5年以上、连片50亩以上的除按造林项目给予每亩300元的补助外,每亩给予300元(含农业补贴60元)的一次性补贴。

  不仅林地流转有政策,再加上其他部门的政策配套支持,现在市里建立的一整套奖励激励机制大大地调动了私营企业、返乡投资造林大户和林业合作组织等社会资本的造林积极性。2013年至今我市已经涌现出38户规模土地流转大户发展经果林和林苗两用林。

  在我市规模最大,投资最大的大黄镇界首市冠林苗木繁育基地,记者了解到这里种植了40多万棵苗木。桂花、女真、广玉兰、紫玉、海棠、女真、红叶石楠、樱花·····,在这个占地1200多亩的基地里种植了56个品种的观赏性树木。既有常见的,也有市场价值高的稀有品种。不同的分区,种植着不同品种的苗木,整个基地一片绿意盎然。

  冠林公司总经理肖克路早年经历丰富,种过地、搞过建筑、当过厨师。看到景观苗木良好市场前景的他,2013年与别人合伙投资1560多万元建起了这个苗木种植繁育基地。

  肖克路告诉记者,基地走的是幼苗和成型景观树销售相结合的路子。一棵幼苗价值10多元,三五年后的成型的景观树价格更高,到时基地每年将有千万元的效益。现在,公司还依托基地成立了绿化公司,承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而正在筹划中的莲蒲湖生态旅游观光园项目也已经立项,届时将打造成集果树园,苗木盆景园,生态迷宫,大棚采摘与一体的综合基地。2013年安徽省政府还授予冠林公司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光荣称号。

  据记者从市林业局得到的数据来看,2013年至今,社会资本投入造林接近7200万元,其中2013年社会投资1650.8万元,我市社会资本造林面积已经达到1.2万多亩。初步形成了以砖集的经果林、王集的国槐、任寨的桂花、顾集的山核桃以及代桥湿地的白腊、新马集的女贞、邴集的种苗繁育等为代表的示范基地。其中,2013年土地流转发展经果林和林苗两用林50亩以上造林整地面积3531亩,占任务年度任务的36.4%;2014年土地流转发展经果林和林苗两用林50亩以上造林整地面积8566亩,占任务的75.7%。

  市林业局局长陈黎告诉记者,在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建设过程中,社会投资造林是我市造林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弥补了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提升了造林规模和档次,有力地推动我市森林增长工程的开展。

  社会资本投入林业,不仅增加了造林面积、改善了生态,让企业获利,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也增加了群众收益。冠林企业就在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就业机会,现在在公司的苗木基地和下属企业从事苗木管理相关工作的当地村民就有30多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我市群众从社会资本造林中得到实惠。他们或把土地包给种植大户,或者自己也在基地里打工,由农民变成了农业工人。界首市林场有土地面积3700多亩,2013年经过土地调整,成立了六家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200亩,占全场总面积的90%,形成了以桃树、梨树、葡萄为种植对象的精品果园,带动了周边村庄群众致富。

  社会资本参与造林,不仅留住了绿色,优化了产业结构,农民也得到了实惠,从“要我造林”变成“我要造林”,造林的效率和质量都显著提高。我们相信,随着社会资本的不断投入,生态界首,美丽界首将很快展现在我们面前,也将有更多的企业、群众从中获利。(穆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