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界首展新姿

发布日期:2014-01-02   阅读:4606次   来源:阜阳新闻网-阜阳日报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2013年,在阜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界首市上下大力实施“双轮”驱动和“四化”同步战略,以落实项目为总抓手,以破解瓶颈为着力点,以改革创新为推动力,以“四风”行动为保障,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呈现出重点工程有突破、亮点工作见成效、创先争优结硕果的喜人局面。经过多年的强基固本,蓄势待发的界首市已全面迈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2013年,界首市预计实现GDP115亿元,同比增长13.3%;规上工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25.1%;财政收入14.5亿元,增长20.8%;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增长39.8%;外贸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亿元,增长15.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3.6亿元,贷款余额54.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50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8460元,增长15.2%。
   开展六大工作 引领转型跨越发展
    成绩是喜人的,更是催人奋进。界首市成绩突出的背后,得益于干部队伍建设、循环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社会管理创新、破解发展瓶颈等六大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职能转变。2013年,界首市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有关要求,围绕“兴学风、转作风、清政风、树新风”行动,创新干部管理机制,加大干部教育管理和各项工作督查奖惩力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政风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推行“创先争优、促进发展”记功簿制度,开展“效能建设大问责”,深化“四进四访”、“抓落实、办实事、解难题”等活动开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干部队伍整体作风效能明显改善。
    狠抓循环经济,力促转型发展。围绕壮大特色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界首突出领导力量倾斜、生产要素投入、服务环境优化,持续推动工业壮大总量、转型升级。以“一区三园”扩容为契机,投入超亿元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园区道路、管网、治污、绿化等基础设施,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在皖北率先实行工业项目零费制、并联审批制和企业注册登记“一表通”等服务新举措,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7家,总数达15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28家。
    加大基础建设,改善城乡形象。坚持规划,对城市建设引领作用,根据城市定位对现行总规进行评估和修编。实施建设项目投资28亿元,投资2.4亿元的东环线路桥工程全线建成通车,打造了界首东部城乡的快捷通道;投资1.9亿元的界洪河景观带一期工程成为人民休闲的好去处;人民医院东城分院、实验中学等重点公共设施等工程有序推进。同时大力推进城市开发和重点工程建设,投资3.6亿元的颍南植物园改造工程进展顺利,谋划启动了23平方公里的颍南新区建设,目前总投资11亿元的起步区基础设施项目进入招标阶段。城市基础配套同步推进,完成改扩建城区道路7条、9.1公里,新建、改造各类管网34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124盏,使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园大地、东旭华庭、国祯蓝色雅典、大唐国际城等高层示范小区建设初具规模。
    界首市在完善基础建设同时,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开展了“三项整治”、社区创建、“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文明餐桌、月评好人等活动,2013年界首有5人入围中国好人榜、3人当选中国好人。美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共整合涉农资金1.32亿元,投入专项资金2300万元,6个省级重点示范村基本建成,11个中心村建设积极实施,代桥镇“两湾”湿地获评省级湿地公园。界首市公共文明指数在阜阳市各次季度测评中均居首位。
    发展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2013年完成财政投资1.7亿元,完善了农田路网和灌溉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4.8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九连增”。出台土地流转奖补、家庭农场认定、经营风险化解等办法,大力实施“115”工程,新增流转面积19.8万亩,总面积达40.8万亩,流转率达70.3%,在阜阳市率先成立了首个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发展达617家,培育蔬菜种植、山羊养殖、屠宰和深加工等农产品生产基地32.5万亩,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至8家,市级4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75家,实现产值53.7亿元,税收8900万元。市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被批准为第三批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破解瓶颈制约,拓宽发展通道。界首市成立投融资工作委员会及融资办,完善以建投公司、土地收储中心、城乡建设公司等为平台的投融资体系,已达成融资意向10亿元;并组建界首农商行,引进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金融机构共发放各类贷款50.5亿元,其中工业贷款25亿元,农业贷款11.3亿元;通过贷款贴息、财政奖补、项目争取等方式,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10.95亿元。
    在土地利用上,积极开展土地复垦、置换、收储、报批等工作,复垦土地2880亩,收储3916亩,获批1837亩。在环境保护上,完成投资2.5亿元,重点实施田营园区污水治理、固废整改、沟塘水系改造,推进光武镇农村环境面源治理和初加工企业圈区管理,持续加大涉塑企业环保整治力度,取缔“三无”塑料加工企业211家。
    在科技创新上,科技项目资金争取量和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阜阳首位,知识产权工作连续两年进入全省十强,被授予首批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华信药业获批阜阳首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强旺集团获全国第二届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第一名。
    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界首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13年完成民生工程支出6.8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0050人,开工新建保障性住房4200套,新建、完善一批民生基础设施,并大力加强教育硬件、治安技防建设、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开展文艺创作等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建设“五个界首” 在淮北平原率先崛起
    成绩催人奋进,在发展的新起点上,2014年,界首市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及阜阳市委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为主题,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深化“四风”行动为保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发展走势和机遇,强化问题意识、坚持创新驱动,紧紧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新型城镇、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等重点,锐意进取、创先争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实力界首、生态界首、文化界首、和谐界首建设,努力实现在淮北平原率先崛起。
    坚持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队伍建设,以提高干部能力和境界为根本,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推进作风转变和执行力建设。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创先争优,进一步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坚持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镇化迈上新台阶,打造宜居宜业城乡新环境。年内计划固定资产投资启动300亿元、实施200亿元、完成100亿元。
    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做大特色支柱产业。提升发展水平,壮大工业总量,做大平台、做强项目、做实环保、做好创新、做严管理,积极谋划、编制、争取项目,抓好项目实施,依靠科技创新抢占行业发展高地。
    坚持推进农村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要素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以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大投入,整合要素,强化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和典型示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导规模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注重改革创新。激活农村土地、资金等各类要素,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坚持推动三产融合,大力兴办社会服务业,迅速提升规模水平。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外经外贸。通过政策扶持、整合提升、招大引强,不断丰富第三产业,加快培育外贸骨干企业。大力提升界首经济外向度。
    坚持创新治理方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环境。改善民生。加强“平安界首”建设。协调推进社会事业。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营造和谐氛围、维护社会稳定。 
    2014年已经到来,界首市委市政府将凝心聚力、提振精神、扎实苦干,不断开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实力更强、魅力更足、活力更强、和谐度更高的新界首而努力奋斗!                                  陈振强 王雨 金自强 戴民 程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