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夹击,让中国家纺行业风雨飘摇。经受着危机洗礼的家纺企业,有人在舔舐伤口,有人却表示感谢。
“大洗牌给我们带来大机遇。”界首三宝集团法人代表张丽说,早在2011年公司就开始战略革新,停止扩张型发展,开始专心做减法。
“做减法”,看上去似乎让三宝丢掉了不少生意。但两年过去了,市场填写了一份高分答卷:这两年,三宝的业绩实现了以成倍的速度增长。这与一些同类企业陷入困顿形成鲜明对照。现在,集团已拥有千余名员工,成为界首市支柱产业之一。
全产业链模式全国唯一
二十年前,一名下岗女工因衣食无着,和几名工友一起创办了一个小作坊。这个小作坊就是界首三宝集团前身,这名下岗工人就是集团法人代表张丽。作为集团的创始人,这家集团不可避免地打上张丽特有的印记。而曾经下岗的经历给张丽的经营思路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三宝集团副总马晓飞坦言:“‘稳健经营、持续发展’这八个字是集团的经营目标,也是刻在集团每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截至目前,我们还是全国唯一全产业链公司。”马晓飞说,三宝是国内唯一一家从棉花收购、纺纱、织布,到印染、成品加工一条龙的家纺企业,集团拥有三宝纺纱厂、三宝织布厂、三宝亚麻厂、三宝印染厂、三宝床上用品厂等多个工厂。正因为如此,当其他企业因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时,三宝可以利用上下游产业进行缓冲,让企业平稳发展,没有经历很多家纺企业所经历的大起大落。
借助世博打响品牌
曾经下岗的经历,让张丽对市场变化非常敏锐,决不让机会从眼前溜走。
2006年,三宝集团刚开始上马家纺设备,将产业触角伸到床上用品。作为床上用品的新生力量,张丽借助世博会的东风开始跃马扬鞭。
参加世博会,是三宝集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直至现在,张丽还记得那时的忙碌程度。当年她刚刚参加完广交会回到界首,立即安排到世博会参展的准备工作。
当时,三宝集团通过和外界的合作,已经开设了一些床上用品专卖店。借助世博会的机遇,三宝集团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把“吉祥三宝”等品牌的床上用品卖到了全国。
“能够参加世博会,对企业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张丽说,参加世博会,不仅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更会增加职工的向心力,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凝聚力量。参加世博会后,三宝加快扩张的步伐,除了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开设大量专卖店外,在新疆、内蒙、广西、青海也能见到三宝的店铺。
没有招商部的公司
与其他纺织企业截然不同:三宝集团没有招商部。市场部负责人赵凯说:“现在的客户,都是原有客户介绍来的,或者客户闻名找过来了。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扩大,而是深耕市场。”
家纺行业属于传统行业,纵观国内家纺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采用传统的操作手法。企业不断投入,不断增加对各个环节的掌控,希望能够控制产业链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无论一线品牌或二线品牌,大多都是在“做加法”。当企业“做加法”的时候,只有比竞争对手规模更大,成本更低,才能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但企业容易过于“臃肿”,市场反应速度迟缓。
2011年初,经过抉择,三宝决定进行战略革新,反其道而行之,当其他家纺企业都在“做加法”的时候,三宝去“做减法”,创造出不同的商业模式。从那一年开始,三宝集团从扩张型的发展终端数量,到内敛型的提升终端质量。销售终端减少了,单店营业额大幅度提升了,让三宝的总业绩不断提升。
“我们先要在三线城市扎稳脚跟,不会舍近求远,现在就去强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三宝集团多名负责人不约而同对本报记者如是表示。提升内功,把握转型升级的机遇,已成为三宝人的集体思考。
点评
三宝的发展经历,给我市许多企业以启示。目前,许多企业还是以粗放型、简单复制形式扩大销售,侧重增加经销商、加盟商的数量,依靠成本竞争扩大规模。而三宝的成功,则提供了另一种思路:粗放发展的时代,激烈的竞争必然促使企业步入深耕细作的轨道,专注要优于规模,专注于深耕市场才是理性企业的取胜之道。 本报记者李家林
来源:颍州晚报 编辑:戴民
- 上一篇:张平盛赞奇瑞重工科技创新能力(图)
- 下一篇:市民接力将钱包还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