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市直各单位党组(党委、总支、支部):
李子发,中共党员,1944年12月出生;1973年3月进入村级班子,至今已有43个年头;1994年7月入党;现任颍南街道曹寺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主抓李湾自然村工作。
李子发同志是我市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先进典型,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面镜子。当村干部43年来,他不忘初心、勤奋工作,带领群众彻底改变李湾自然村“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全面改善水、电、路等生产生活条件;他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组织村民种植经济作物,实行土地规模流转,发展农机服务合作组织,促进了村民收入大幅提高;他任劳任怨、不怕困难,积极化解邻里纠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荣获省、阜阳市、界首市优秀共产党员和“阜阳好人”等多项荣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为榜样,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经市委研究决定,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向李子发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李子发同志,就是学习他乐于吃亏、甘于奉献、不讲名利的“傻子”精神。李子发个人并不富裕,对自己的吃穿十分吝啬,但是在村公共设施建设上却非常慷慨。2005年,为了方便村民夜间出行,他个人出资1700多元,为村里购买、安装了简易路灯。2008年,他卖掉7亩地的小麦,筹资6160元,在村头修建了美观而带有文明村标志的“门楼”。2012年,李子发的邻居李某、范某因修建房屋,需要调换宅基地,涉及调地的另外一户村民竟然要求李子发让出自家的宅基地。李子发二话没说,当即扒了自家两间房子,牺牲个人利益,换取了邻里和睦。2014年,为了给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他拿出自家承包的1.2亩土地,动员子女出资6万元,全家齐上阵,不分白天黑夜施工,历时25天,修建了初具规模的文化广场。自担任村干部以来,李子发为村里、为群众办事垫资达十多万元。有村民戏称李子发为“傻子”,他却甘之如饴。2014年7月,曹寺村“两委”换届,年届70岁的李子发向组织申请辞职,却因党员和群众信任,再次高票当选。被群众“请”回来担任新一届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李子发,在随后召开的党员干部会上庄严表态:“不负老少爷们的期望,把各项工作干得更好!”向李子发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以群众的幸福为幸福,以群众的快乐为快乐,只要群众高兴、满意,就心甘情愿地付出,无怨无悔地坚守,用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彰显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学习李子发同志,就是学习他吃苦耐劳、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愚公”精神。李湾自然村是一个有着1300多人的大村庄,多年来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群众出行非常不便。2004年,李子发拿出积蓄,自费修建了1000多米砖渣路。当时,由于没有机动车,他就用自家的毛驴车,到附近窑厂一块一块地捡拾砖头瓦片。儿子退伍后,他又动员儿子用安置费购买了一辆翻斗车,父子俩每天开车往返村子与窑厂之间,用捡来的一砖一瓦,一米一米的硬化路面。李子发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村里人,许多村民主动加入到修路行列,历经3个月最终建成道路,改变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状况。路修好了,李子发又着手解决用水用电问题。2010年,李子发多方奔走,争取到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并带领60多名村民,挖好了铺设自来水管道的土方工程。李子发还认真研究对接上级政策,积极争取惠民项目,先后修建村内道路上万米,更新改造农村电网3处、变压器4台,安装路灯30多盏,完成100多户旱厕改造、320户改水工程,并修建沼气池147个,让139户农民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他秉持着愚公一样的坚韧不拔之志,不仅在修建水、电、路上不懈努力,还在环境美化、净化等方面默默奉献。李子发刚担任原李湾村党支部书记时,就把环境整治作为村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天带着妻子从三四点钟开始义务为村民打扫卫生,一直到七八点钟,严寒酷暑、从不间断,一扫就是十多年。2014年,李子发又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机遇,为村里种植女贞等绿化树木1000余棵,实现了村庄的美化、绿化和亮化。今年以来,李子发因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把环境保洁的义务转交给同是党员的二女儿。由于他长期的潜移默化,不少村民渐渐养成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美化家园的好习惯。如今的李湾自然村,已是远近闻名的卫生村、文明村、平安村。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向李子发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几十年如一日,不间断地做好事,不停歇地办实事,不怕吃苦受累,始终默默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李子发同志,就是学习他呕心沥血、勤勉敬业、为民谋利的公仆精神。2016年5月下旬,界首市东旭南路拓宽,涉及到李湾村23个住户拆迁和1000多棵树木移植或砍伐。当时,李子发因颈部血管瘤压迫,致使脑部供血不足,正在外地检查治疗。为了不耽误拆迁和树木移植工作,手术后第2天,他就把陪护自己的妻子、女儿“赶”回家,代替自己开展工作,并忍着病痛,通过电话安排村里的工作;手术后第8天,没等伤口拆线,他就不顾医生和亲友劝阻,办理了出院手续,直接到被拆迁的群众家中做工作。23户村民深受感动,两天之内全部签订了拆迁协议,不到20天的时间就主动拆除了房屋,创造了征地拆迁的“李湾速度”。李子发同志还时刻把困难群众放在心头,经常自掏腰包帮助贫困群众。特别是在为困难群众办理低保、残疾补助等工作时,不仅不让群众花一分钱,还亲自送他们到市里办理相关手续,时间晚了还请他们吃饭。2015年,李子发在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获得600元补助,立即送给了生活困难的村民彭玉荣。被评为“安徽好人”的吕福荣,多年来照顾90多岁的婆婆和卧病在床37年的女儿,家境非常困难,李子发就经常拿钱拿物到她家看望慰问。由于李子发为人实在,干工作办事情尽心尽力,群众为表达感激之情,经常会送些礼物给他,但他全部原封不动送回。担任村干部四十多年来,他办事公道、不贪不占,不以权谋私,不优亲厚友,亲戚朋友从未在低保、大病救助、危房改造等方面受到照顾。向李子发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牢记党的宗旨,一心扑在事业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时刻不忘关心帮助困难群众,始终坚持秉公用权、廉洁自律,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公仆的责任和担当。
学习李子发同志,就是学习他直面问题、耐心细致、善作善成的“钉子”精神。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稳定,是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2005年,李湾自然村在进行农村电网改造时,一位村民不愿意让电线从自家门口经过,百般阻挠。李子发前去沟通,却遭到打骂,但他始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顺利完成了电线安装工作,赢得了群众称赞。2016年1月,村民范某和李某等人聚餐时,李某因饮酒过量死亡,双方矛盾一触即发。为了化解纠纷,李子发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反复做双方思想工作,最终使两家人达成谅解,妥善处理了后事。由于李子发同志甘当群众的“出气筒”和“顺气丸”,以宽广的胸怀和度量,听最难听的话,解最难解的结,及时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在信访维稳方面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问题不上交”,四十多年来,李湾村没有发生一起非法上访事件。向李子发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在问题面前不回避、矛盾面前不退缩、关键时刻冲在前,用最大的耐心倾听群众呼声,用最大的度量包容群众要求,用最大的热情解决群众困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习李子发同志,就是学习他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勇闯富路的“领头雁”精神。在奔向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李子发就是李湾自然村村民的“领头雁”,带着群众共奔富裕之路。要想富、多种树。针对村里有种植果树的传统,李子发带动群众,先后种植苹果树700亩,柿树400亩,给群众带来了丰厚的收益。2004年—2010年,李子发多次为群众担保贷款购买农机,组织引导村民成立李湾村农机协会、前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吸引周边村庄200多个农户入社,目前该社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级农机示范社。为了提高农机作业率,降低农户种植成本,他率先垂范,引导群众把600多亩土地,托管给前进种植合作社。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李湾自然村拥有大型农机器具的群众已达100多户,年纯收入5万元左右的村民已达60多户。向李子发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工作谋划在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攻坚克难上下真功,在脱贫攻坚上求实效,以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当前,界首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大批像李子发同志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广大干群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为此,市委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向李子发同志学习作为当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事迹宣传、座谈交流、对照讨论等多种形式,切实把握李子发同志先进事迹的精神实质和时代内涵。尤其要通过组织学习李子发同志的先进事迹,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党性党风党责党规党纪”专题教育年活动深入开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七讲七有七做”为标尺,对照先进找差距,自我修身转作风,真正把心思用在立足实际谋发展上,用在积极有为办实事上,用在创新思路解难题上,推动“五亮五比”“三争三创”活动落地见效,努力打造“七个好”合格基层党组织,全面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李子发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原动力,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创先争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效,为加快实现“皖北居先进,全省进一流,重振界首雄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界首市委
2016年8月5日
- 上一篇: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
- 下一篇:界首市委宣传部2015年部门决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