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宣讲出新意 党史入人心

发布日期:2021-04-09   阅读:1687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土话党课”、乡村大喇叭、送戏下乡…连日来,界首市舒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党史宣讲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乡村掀起学习热潮,让党史“飞入寻常百姓家”。

     “土话党课”接地气

     “为什么‘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这件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会作为红军的一条铁律呢……这是教育广大党员始终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自觉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项严明的纪律。”日前,在大顾村“界首夜话”活动现场,志愿者朱自涛正用朴实的话语,向围坐一起的群众党员讲述“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的故事。


QQ截图20210409081115.png


     为推深做实党史学习教育,打通了基层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该镇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创新讲党课形式,把党课搬到田间地头、村头巷口,借助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让农民党员、普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听党课、学技术、受教育,从而提升思想觉悟和致富本领。

     “这地道的‘土话党课’,通俗易懂、简单实用,干部群众坐在一起面对面、心贴心,很接地气,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党的百年历史,了解党的政策,了解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了解村里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干什么,我们基层老百姓非常喜欢。”大顾村杨棚庄老党员杨培增听了后颇为感慨。

     送戏下乡有乐气

     “昔日的,土木房,今日全部变了样。小二层,小别墅,住上新房喜洋洋。吃水不忘挖井人,今日快板颂党恩……”日前,在大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一段精彩的快板节目《颂党恩》正在上演。


QQ截图20210409081138.png


     “用文艺作品讲述党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党史宣讲方式,能让群众看得懂,喜欢看。”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介绍说。

     为推动党史教育进基层,进一步加深党员群众对党史学习的理解,不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新高潮,该镇充分挖掘业余文艺爱好者、民间艺人演出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优势,把百年党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送入“寻常百姓家”,达到以文惠民、以文化人的目的。

     乡村喇叭聚人气

     “毛主席出身于农家,一生简朴,以身作则。在延安时,他同指战员们一道,亲自动手,挖地、浇水、施肥、种地……”走进杨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正通过乡村大喇叭向村民宣传党史故事。


QQ截图20210409081156.png


     “现在每个村庄都安装了应急广播,用乡村喇叭宣传党史,不仅实现党史宣传全覆盖,省时省力,还极大方便了老年人学习,使大家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当前政策和党建知识。”志愿者介绍说,村里每天都会安排党员干部、党建宣传员、老党员担任广播员,面向全体村民宣传党的理论,讲述党的历程,在潜移默化中让党史知识入脑入心。

     “乡村喇叭是与基层群众距离最近、最接地气的宣传载体,村民们无论忙或闲,随时随地都能在家门口收听到党史广播。”杨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要负责人介绍说。(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