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话党课”、乡村大喇叭、送戏下乡…连日来,界首市舒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党史宣讲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乡村掀起学习热潮,让党史“飞入寻常百姓家”。
“土话党课”接地气
“为什么‘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这件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会作为红军的一条铁律呢……这是教育广大党员始终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自觉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项严明的纪律。”日前,在大顾村“界首夜话”活动现场,志愿者朱自涛正用朴实的话语,向围坐一起的群众党员讲述“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的故事。
“这地道的‘土话党课’,通俗易懂、简单实用,干部群众坐在一起面对面、心贴心,很接地气,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党的百年历史,了解党的政策,了解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了解村里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干什么,我们基层老百姓非常喜欢。”大顾村杨棚庄老党员杨培增听了后颇为感慨。
送戏下乡有乐气
“昔日的,土木房,今日全部变了样。小二层,小别墅,住上新房喜洋洋。吃水不忘挖井人,今日快板颂党恩……”日前,在大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一段精彩的快板节目《颂党恩》正在上演。
为推动党史教育进基层,进一步加深党员群众对党史学习的理解,不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新高潮,该镇充分挖掘业余文艺爱好者、民间艺人演出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优势,把百年党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送入“寻常百姓家”,达到以文惠民、以文化人的目的。
乡村喇叭聚人气
“毛主席出身于农家,一生简朴,以身作则。在延安时,他同指战员们一道,亲自动手,挖地、浇水、施肥、种地……”走进杨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正通过乡村大喇叭向村民宣传党史故事。
“乡村喇叭是与基层群众距离最近、最接地气的宣传载体,村民们无论忙或闲,随时随地都能在家门口收听到党史广播。”杨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要负责人介绍说。(张坤)
“土话党课”接地气
“为什么‘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这件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会作为红军的一条铁律呢……这是教育广大党员始终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自觉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项严明的纪律。”日前,在大顾村“界首夜话”活动现场,志愿者朱自涛正用朴实的话语,向围坐一起的群众党员讲述“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的故事。
“这地道的‘土话党课’,通俗易懂、简单实用,干部群众坐在一起面对面、心贴心,很接地气,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党的百年历史,了解党的政策,了解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了解村里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干什么,我们基层老百姓非常喜欢。”大顾村杨棚庄老党员杨培增听了后颇为感慨。
送戏下乡有乐气
“昔日的,土木房,今日全部变了样。小二层,小别墅,住上新房喜洋洋。吃水不忘挖井人,今日快板颂党恩……”日前,在大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一段精彩的快板节目《颂党恩》正在上演。
为推动党史教育进基层,进一步加深党员群众对党史学习的理解,不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新高潮,该镇充分挖掘业余文艺爱好者、民间艺人演出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优势,把百年党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送入“寻常百姓家”,达到以文惠民、以文化人的目的。
乡村喇叭聚人气
“毛主席出身于农家,一生简朴,以身作则。在延安时,他同指战员们一道,亲自动手,挖地、浇水、施肥、种地……”走进杨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正通过乡村大喇叭向村民宣传党史故事。
“乡村喇叭是与基层群众距离最近、最接地气的宣传载体,村民们无论忙或闲,随时随地都能在家门口收听到党史广播。”杨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要负责人介绍说。(张坤)
- 上一篇:界首任寨乡:学百年党史 践初心使命
- 下一篇:界首田营镇:评典型促乡风文明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