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致富菊”助小康花开“金灿灿”

发布日期:2020-11-04   阅读:1762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D12FF811@63845372.7F48A15F.jpg.jpg


  “俺今年73岁了,在农场主要工作是烧锅炉,还干一些摘花、拔草的活计。要不是扶贫政策好,俺一大把年纪,哪能在家门口找到那么好的工作,又脱了贫,把小康生活过得‘金灿灿’啊!”连日来,在大黄镇史炉村彭阁家庭农场,一番热闹喜人的景象。三五成群的贫困群众分拣菊花、络绎不绝的观光客和摄影师们前来欣赏美丽。这不,已经脱贫的73岁老汉史彩忠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乐呵呵的介绍着。


  早在2016年,家住界首城区的彭清红便怀揣致富不忘穷苦人的梦想,结束了在外包工的生意,带着辛苦攒下的资金,返回界首。后经过对政策、土质、贫困劳动力状况等相关要素的一番考察,他毅然决定,到该镇镇史炉贫困村开展菊花种植和高端茶品产销工作。

  “当初为了支持农场建设、助力脱贫事业,镇党委政府专门给我修了生产路,我也不含糊,一口气流转了500亩土地,让群众到我的地里就业,这是最初的思路和实践!”彭清红望着盛开的菊花,顿了顿,接着说:“我们是从江西采供菊花苗,每年的4月20日左右下种,通过充分培育,到10月26日开始采摘,要采摘一个月,现在正是农忙!”

  为满足用工需要,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一道,组织村里的贫困户开展菊花种植培训和现场教学,多年以来,培育成熟的贫困户种植巧匠已经达到15人,除此之外,平时在农场打零工的贫困户也有31人。

  “一年打零工也能赚个五六千块,就是500亩菊花,施肥、打除草剂、培育呀,采摘、分拣、回路、返潮都需要大量人手,俺除了有土地流转的收入、更多的是就业带来的工资!”脱贫户陈秀荣介绍说。“是啊,菊花好看,还溢满香味,提神醒脑,你别说,俺们这些脱贫户的精气神更足了!”另一边,脱贫户于美真接过话茬,兴奋道。

  “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消费扶贫’的模式,和贫困群众一起干,培育出了合肥农展会金奖的‘郁秋缘’金丝皇菊,通过扶贫农产品认定,网上网下大量销售。”该农场负责人老彭笑眯眯的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刨去600元土地租金,一亩地成本大概在2000元左右,菊花亩产销售额在7000元,这就翻了3.5倍。做成菊花茶,亩均销售额就达到了2.2万元,利润达到10倍,一年利润就好几百万。

  “这次大家伙一起脱了贫,这是我最高兴的事情了。接下来,还要干好乡村振兴,把金灿灿的事业越做越大!”老彭坚定的说。(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