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回收——美了环境 鼓了“腰包”

发布日期:2020-09-29   阅读:1454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早上六点多,在位于顾集镇兴源草业秸秆回收站门前看到,满载着一车车玉米秸秆的三轮车、拖拉机已经排成了长龙,进进出出。在秸秆收购场看到,空地上堆放着大量的秸秆,一台大型抓草机正在不停地将村民拉过来的秸秆进行堆放整理。

  近年来,随着禁烧政策的大力宣传,农民见到了秸秆利用的好处,以前看似一钱不值的秸秆“受宠起来”,秸秆已经成了农民手中的宝贝。

  程新灿是顾集镇大程村的农民,上午刚过9点,他就已经拉来了五六车了。程新灿说:“过去,秸秆是农民的“宝贝”,可以烧火、做饭,而随着经济发展,农家院儿里基本用不上了,可撂地里燎荒污染环境,不收拾,种地很麻烦。现在有人收秸秆了,秸秆有地方处理了,给农民找到出路了。我们一亩地的秸秆也能卖五六十块钱,把秸秆也废物利用了。”

  估算了一下,程新灿今年种了八亩多玉米,如果把秸秆全部拉到这里卖掉,他就会有500元左右的收入。

  据顾集镇兴源草业的负责人介绍,现在他们收购的秸秆价格是按照干湿程度来计算的,不太干的80元左右一吨,干的100元左右一吨,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能收六七百车,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回收了七八千吨了。

  兴源草业负责人杨国成说:“收了之后呢,把秸秆堆放起来,统一管理,把这个秸秆的负担给老百姓减轻了。我们用粉碎机把秸秆粉碎了之后,进行打捆,压缩成块,一是好的秸秆可以做成“面包草”喂牲畜,稍微次一点的可以做成生物颗粒,作为清洁燃料使用。”

  曾经让农民头疼的秸秆“草垛垛”,如今变成了圈舍里牛羊的可口大餐。这一做法不但避免了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促进了玉米秸秆的转化利用、增加了玉米种植户的收入,也为发展牛羊养殖提供了充足的优质饲草,降低了养殖户的成本。

  近年来,顾集镇大力推广玉米秸秆回收,鼓励农民对秸秆资源进行转化利用,不仅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找到了新途径,并且大大缓解了秋季秸秆禁烧工作的压力,从而走出了一条“秸秆不焚烧,资源不浪费,环境不污染”的农业循环利用发展之路。(陈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