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和俺爹平时都不注意环境卫生,屋子里面脏乱差、院子里一团麻,也习惯了。村干部催了好几回,也没效果。可是,上个星期,俺爹上了‘黑榜’,把俺急坏了。”近日,在界首市大黄镇鸭王村刘寨自然村,发生了一件文明创建的“稀罕事”,给原本风平浪静的村庄带来了春风化雨的文明洗礼和生动一课。
刘洪生,现年85岁,是一名老党员,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子刘子亮,在鸭王村“两委”干部的介绍下,常年到该村“永信鸽场”务工。后来,经过党和政府的倾力扶持,刘子亮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这个原本一贫如洗的家庭:危房改造建起了新房子、看病政府代缴新农合、务工就业收入和社保补助“节节高”……一家人于2018年实现了脱贫。
然而,长期的贫穷状态下的粗放生活、刘洪生日益衰老的身体、刘子亮每日奔波的操劳,让刘家父子养成了不注意家庭卫生的坏习惯。村干部多次劝说,都没有明显效果。
“村里建了‘红黑榜’,家家户户创卫忙。”为了弘扬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的刚性约束。在村党总支号召下,各个支部、党小组之家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引导该自然村“四会”召开碰头会,和群众商定,订立“红黑榜”,让环境卫生差的“曝曝光”“亮亮相”。
“四会都是俺村德高望重的老乡贤,他们不怕得罪人,敢弄真事,俺们都佩服。要上这个榜,俺都支持点赞!”村民肖寒丽介绍到,“第一次上‘黑榜’的就是刘大爷,刚开始,大家围着榜单,议论纷纷。看到刘子亮过来,办起了‘吐槽大会’,五十多岁的人了,子亮脸都红了!”
“看到老少爷们议论我,我坐不住了,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俺爹的名字抹下来。就赶紧回家,打扫了两天,才把东西摆放整洁、卫生打扫干净。俺老头身体不好,家里干净了,确实有好处。”经过刘子亮一番清洁家园的“革命行动”,刘家的居家环境一跃而起。
从此以后,刘子亮坚持每天到父亲家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经过“四会”验收、群众评选,刘洪生从“黑榜”名单上删除,这不,上了“红榜”,成为环境卫生先进户。
据悉,该镇共有61个“四会”组织,遍布7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通过试点先行,7个行政村纷纷推荐试点自然村,建立了自然村“村规民约”。同时,为把“村规民约”软约束,转化成村民治理“硬杠杠”。7个试点自然村“四会”,纷纷设立“红黑榜”,向不文明行为“说不”,激活了乡风文明的一池春水。
刘洪生,现年85岁,是一名老党员,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子刘子亮,在鸭王村“两委”干部的介绍下,常年到该村“永信鸽场”务工。后来,经过党和政府的倾力扶持,刘子亮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这个原本一贫如洗的家庭:危房改造建起了新房子、看病政府代缴新农合、务工就业收入和社保补助“节节高”……一家人于2018年实现了脱贫。
然而,长期的贫穷状态下的粗放生活、刘洪生日益衰老的身体、刘子亮每日奔波的操劳,让刘家父子养成了不注意家庭卫生的坏习惯。村干部多次劝说,都没有明显效果。
“村里建了‘红黑榜’,家家户户创卫忙。”为了弘扬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的刚性约束。在村党总支号召下,各个支部、党小组之家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引导该自然村“四会”召开碰头会,和群众商定,订立“红黑榜”,让环境卫生差的“曝曝光”“亮亮相”。
“四会都是俺村德高望重的老乡贤,他们不怕得罪人,敢弄真事,俺们都佩服。要上这个榜,俺都支持点赞!”村民肖寒丽介绍到,“第一次上‘黑榜’的就是刘大爷,刚开始,大家围着榜单,议论纷纷。看到刘子亮过来,办起了‘吐槽大会’,五十多岁的人了,子亮脸都红了!”
“看到老少爷们议论我,我坐不住了,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俺爹的名字抹下来。就赶紧回家,打扫了两天,才把东西摆放整洁、卫生打扫干净。俺老头身体不好,家里干净了,确实有好处。”经过刘子亮一番清洁家园的“革命行动”,刘家的居家环境一跃而起。
从此以后,刘子亮坚持每天到父亲家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经过“四会”验收、群众评选,刘洪生从“黑榜”名单上删除,这不,上了“红榜”,成为环境卫生先进户。
据悉,该镇共有61个“四会”组织,遍布7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通过试点先行,7个行政村纷纷推荐试点自然村,建立了自然村“村规民约”。同时,为把“村规民约”软约束,转化成村民治理“硬杠杠”。7个试点自然村“四会”,纷纷设立“红黑榜”,向不文明行为“说不”,激活了乡风文明的一池春水。
“效果很好,接下来,支部只做规范性引导,大伙都看到了试点村的成效,群众都喜欢,也爱比较。咱们不用刻意推广,其他自然村都争着学呢!群众的力量发挥出来,同心跟党走、向着文明上的活力便迸发了。”该村党总支书记王运学感慨不已。
(姚易承)
- 上一篇:舒庄镇:消费扶贫助增收
- 下一篇:芦村:志愿者们“卖力”为“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