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早上5点半,趁着天凉快,俺组织人开始干。大概花了1个多小时就把村里划分的2公里多的道路打扫干净了,老少爷们一大早,看到环境卫生那么整洁,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呢……”近日,走进界首市大黄镇筛子李村,52岁的李春峰一边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满怀收获感地说
“我们对李春峰等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自然村分区原则,将全村划分为7个卫生区,每3个人负责一个区域。每天清扫1次,还开展了评比,大家争先恐后的干了起来。”该村党总支书记李上海介绍说。
原来,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镇围绕增强贫困户持久脱贫的内生动力的发展要求,积极开发就业扶贫岗位,研究实施了《大黄镇关于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的方案》要求,综合人社、扶贫、林业、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岗位需求,结合种养殖大户的务工需求,相继开发设立了保洁员、光伏管理员、护林员、种养就业员等“四员”扶贫公益性就业岗位,按照岗位不同落实他们的工资待遇,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在促进大家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同时,实现家门口就业,保证长期脱贫可持续。
“我们开发了260余个涉及各行各业的公益性就业岗位,有力带动了260多个贫困家庭实现稳定脱贫。更关键的是,这些分散在田间地头、街头巷里的就业大军,激发了全镇上下,团结一心、奋力脱贫的精气神,不仅提升了全镇的环境卫生、生产发展,更加激扬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底气!”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张阳坚定有力的说。(姚易承)
“我们对李春峰等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自然村分区原则,将全村划分为7个卫生区,每3个人负责一个区域。每天清扫1次,还开展了评比,大家争先恐后的干了起来。”该村党总支书记李上海介绍说。
原来,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镇围绕增强贫困户持久脱贫的内生动力的发展要求,积极开发就业扶贫岗位,研究实施了《大黄镇关于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的方案》要求,综合人社、扶贫、林业、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岗位需求,结合种养殖大户的务工需求,相继开发设立了保洁员、光伏管理员、护林员、种养就业员等“四员”扶贫公益性就业岗位,按照岗位不同落实他们的工资待遇,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在促进大家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同时,实现家门口就业,保证长期脱贫可持续。
“我们开发了260余个涉及各行各业的公益性就业岗位,有力带动了260多个贫困家庭实现稳定脱贫。更关键的是,这些分散在田间地头、街头巷里的就业大军,激发了全镇上下,团结一心、奋力脱贫的精气神,不仅提升了全镇的环境卫生、生产发展,更加激扬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底气!”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张阳坚定有力的说。(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