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典型培树为抓手,大力实施四项举措,挖掘推广先进典型事迹,先后涌现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好人模范,好人效应不断放大,市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蔚然成风,全市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严格推荐程序,规范好人评选
把好质量审核关。自2012年起,界首市启动月评“好人好事”典型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身边好人评树、讲好界首故事的通知》,逐步建立“推报、评选、公示、礼遇”好人评树制度,在基层单位推报的基础上,市级每月组织“好人好事”典型评选,评选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评委打分、线上线下公示、多方考察的评选程序,进行命名,年终表彰,真正把影响力大、说服力高的先进典型评出来、树起来,确保工作实效。发动全民推好人。为调度各方参与积极性,扩大“好人好事”典型评选范围,出台《界首市好人推报及奖励办法》,规范好人推报程序,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好人推报评选工作,对获评各级好人的典型推报人进行资金奖励,扩大身边好人评选范围,提高好人挖掘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种方式宣传,讲好“好人故事”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阵地宣传与开展活动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好人模范先进事迹,真正做到随处可见、随时可学。社会宣传融入日常生活。建立好人馆、好人街、好人榜等好人事迹展示阵地。我市建成皖北首家镇级好人馆和民间好人馆,建设好人街15条,设立134处村级好人榜,及时更新宣传内容,展示各级好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向群众宣传好人好事典型事例,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博物馆、火车站以及城区主干道沿线变电箱、配电箱制作中国好人事迹展。文艺之声凝聚精神力量。创作以好人为原型的文艺作品。分别以身边好人马林英、文娟、李子发、柳西周等为原型,创作拍摄微电影《沙河水暖》、《警嫂文娟》、《李子发》和戏曲《李子方》、《扫帚书记》、故事集《柳西周》等文艺作品在全市展播,弘扬榜样精神。媒体助力传播正能量。开设《小城大爱》广播栏目,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传递至千家万户,目前已制作广播剧8期。利用“界首发布”、“文明界首”微信微博、网上好人馆等发布好人事迹,提高好人知名度,增强好人荣誉感。先进引领弘扬社会新风。成立“中国好人”柳西周先进事迹宣讲团,在全市范围进行巡回宣讲,再现柳西周在平凡岗位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不平凡的人生;开展好人模范逛新城、好人模范进校园、好人模范表彰会和座谈会等活动,邀请好人模范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事迹,带动群众学做好事、争当好人,受众达2万余人次。
典型率先示范,擦亮“好人品牌”
各级各类身边好人立足岗位,对困难群众及时伸出援手,路遇危险冲锋在前,传承美德孝老爱亲,爱岗奉献默默付出……中国好人薄玉侠组织成立老年义务联防队,十余年来,她和队员们调解民间矛盾纠纷共700余起,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6名,逃犯2名,参与安保活动170余次。中国好人、安徽省道德模范王光晋信守诺言,回家乡创业成功,报答曾经资助自己上大学的王辉大哥,牵头组建常青树志愿服务团队,带领身边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阜阳好人薄战士在疫情期间,连夜改编皖北小调《齐心协力战疫情》,在界首市各乡镇、街道广播中广泛传播,还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软件向外地进行宣传,还向湖北慈善总会捐助现金2万元,带领23名爱心人士向全市捐赠口罩。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全市40余名各级各类身边好人加入抗“疫”战争。
人人崇德向善,共建“好人界首”
开展好人模范进校园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举办道德模范颁奖典礼,让全市党员干部接受思想洗礼;编印《精神的脊梁》《界首市先进人物风采录》《界首村庄故事》等,使广大居民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疫情当前,涌现出出征武汉方舱医院的“大侠”医生、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自愿送饭的爱心大娘、为一线民警捐赠物资的无名英雄、感念党恩回报家乡的贫困户高利萍、孙军等好人好事。界首好人用自己的涓涓爱心和实际行动,汇聚成道德微光,带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加快推进好人界首建设。
界首市通过采取一系列工作举措,建立完善典型培树工作机制,“德者有得、好人好报”价值导向逐渐形成,如今已成为培育好人、崇尚道德的一方沃土。截至目前,界首市共有1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名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3名阜阳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7名中国好人,22名安徽好人,106名阜阳好人。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全省文明办主任工作会议精神,在好人规范管理、尊崇礼遇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持续培树好人模范。继续开展月评“好人好事”典型活动,严格筛选审核,深入挖掘基层一线感人事迹,努力形成学好人、做好事的良好风尚。二是创新典型宣传形式。继续以事迹展、巡回宣讲、H5等多种形式,网上网下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传活动,让好人精神深入人心。三是加大好人礼遇及帮扶力度。贯彻落实《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管理办法(试行)》,推荐符合条件的身边好人参评“两代表一委员”评选,邀请好人模范参与市级社会活动,加大道德信贷支持力度,在重要时间节点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好人,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严格推荐程序,规范好人评选
把好质量审核关。自2012年起,界首市启动月评“好人好事”典型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身边好人评树、讲好界首故事的通知》,逐步建立“推报、评选、公示、礼遇”好人评树制度,在基层单位推报的基础上,市级每月组织“好人好事”典型评选,评选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评委打分、线上线下公示、多方考察的评选程序,进行命名,年终表彰,真正把影响力大、说服力高的先进典型评出来、树起来,确保工作实效。发动全民推好人。为调度各方参与积极性,扩大“好人好事”典型评选范围,出台《界首市好人推报及奖励办法》,规范好人推报程序,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好人推报评选工作,对获评各级好人的典型推报人进行资金奖励,扩大身边好人评选范围,提高好人挖掘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种方式宣传,讲好“好人故事”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阵地宣传与开展活动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好人模范先进事迹,真正做到随处可见、随时可学。社会宣传融入日常生活。建立好人馆、好人街、好人榜等好人事迹展示阵地。我市建成皖北首家镇级好人馆和民间好人馆,建设好人街15条,设立134处村级好人榜,及时更新宣传内容,展示各级好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向群众宣传好人好事典型事例,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博物馆、火车站以及城区主干道沿线变电箱、配电箱制作中国好人事迹展。文艺之声凝聚精神力量。创作以好人为原型的文艺作品。分别以身边好人马林英、文娟、李子发、柳西周等为原型,创作拍摄微电影《沙河水暖》、《警嫂文娟》、《李子发》和戏曲《李子方》、《扫帚书记》、故事集《柳西周》等文艺作品在全市展播,弘扬榜样精神。媒体助力传播正能量。开设《小城大爱》广播栏目,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传递至千家万户,目前已制作广播剧8期。利用“界首发布”、“文明界首”微信微博、网上好人馆等发布好人事迹,提高好人知名度,增强好人荣誉感。先进引领弘扬社会新风。成立“中国好人”柳西周先进事迹宣讲团,在全市范围进行巡回宣讲,再现柳西周在平凡岗位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不平凡的人生;开展好人模范逛新城、好人模范进校园、好人模范表彰会和座谈会等活动,邀请好人模范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事迹,带动群众学做好事、争当好人,受众达2万余人次。
典型率先示范,擦亮“好人品牌”
各级各类身边好人立足岗位,对困难群众及时伸出援手,路遇危险冲锋在前,传承美德孝老爱亲,爱岗奉献默默付出……中国好人薄玉侠组织成立老年义务联防队,十余年来,她和队员们调解民间矛盾纠纷共700余起,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6名,逃犯2名,参与安保活动170余次。中国好人、安徽省道德模范王光晋信守诺言,回家乡创业成功,报答曾经资助自己上大学的王辉大哥,牵头组建常青树志愿服务团队,带领身边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阜阳好人薄战士在疫情期间,连夜改编皖北小调《齐心协力战疫情》,在界首市各乡镇、街道广播中广泛传播,还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软件向外地进行宣传,还向湖北慈善总会捐助现金2万元,带领23名爱心人士向全市捐赠口罩。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全市40余名各级各类身边好人加入抗“疫”战争。
人人崇德向善,共建“好人界首”
开展好人模范进校园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举办道德模范颁奖典礼,让全市党员干部接受思想洗礼;编印《精神的脊梁》《界首市先进人物风采录》《界首村庄故事》等,使广大居民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疫情当前,涌现出出征武汉方舱医院的“大侠”医生、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自愿送饭的爱心大娘、为一线民警捐赠物资的无名英雄、感念党恩回报家乡的贫困户高利萍、孙军等好人好事。界首好人用自己的涓涓爱心和实际行动,汇聚成道德微光,带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加快推进好人界首建设。
界首市通过采取一系列工作举措,建立完善典型培树工作机制,“德者有得、好人好报”价值导向逐渐形成,如今已成为培育好人、崇尚道德的一方沃土。截至目前,界首市共有1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名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3名阜阳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7名中国好人,22名安徽好人,106名阜阳好人。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全省文明办主任工作会议精神,在好人规范管理、尊崇礼遇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持续培树好人模范。继续开展月评“好人好事”典型活动,严格筛选审核,深入挖掘基层一线感人事迹,努力形成学好人、做好事的良好风尚。二是创新典型宣传形式。继续以事迹展、巡回宣讲、H5等多种形式,网上网下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传活动,让好人精神深入人心。三是加大好人礼遇及帮扶力度。贯彻落实《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管理办法(试行)》,推荐符合条件的身边好人参评“两代表一委员”评选,邀请好人模范参与市级社会活动,加大道德信贷支持力度,在重要时间节点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好人,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