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舒庄镇赵营村李棚庄,张佑亲正带着五六个工人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忙碌地给刚种下的姜母进行铺膜。“天气逐渐回暖,正是生姜种植的最佳时节。”张佑亲边干活边说道,“为消除疫情影响,现在自主发展产业,政府比以前多奖补了20%,我今年种植生姜能得到奖补资金2400元,另外大棚还能奖补2000元。”
大棚种植生姜效益高。“通过大棚种植,生姜能够提前一个月上市,每斤价格能卖到3块钱,每亩地大棚收益至少在10000元以上。”望着一个个大棚,张佑亲踌躇满志道。
张佑亲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精准帮扶下,通过发展生姜种植成功脱了贫。通过多年积累的资金和经验,他的生姜种植规模由最初的2亩扩大到了现在的12亩,种植方式也由露天种植提升到了大棚种植。“多亏的党的好政策,通过享受产业奖补、扶贫小额信贷和生姜种植技术培训,让我发展大棚种植没了后顾之忧。”张佑亲感激道。
张佑亲在发展生姜种植的同时,不忘带动乡邻。“我这用的工人都是周边的贫困户和弱劳力户,平时有五六个人,在铺膜、种植、采摘期间,雇佣人数将近10人,工人每人每天工资40元,人均收入每年在5000元以上。”
“在家门口务工方便,还能照顾家里,好哩很!”贫困户张恒贵因疫情无法外出,顺利在张佑亲的生姜基地就了业。
“一个人富不算富,我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生姜种植,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和销路,让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张佑亲坚定道。
脱贫攻坚,产业引路。为稳步提升贫困户收入,舒庄镇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通过政策红利,充分调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因地制宜,自主发展特色种养业,提高自我“造血”能力,让贫困户彻底走出贫困,长期受益。(张坤)
大棚种植生姜效益高。“通过大棚种植,生姜能够提前一个月上市,每斤价格能卖到3块钱,每亩地大棚收益至少在10000元以上。”望着一个个大棚,张佑亲踌躇满志道。
张佑亲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精准帮扶下,通过发展生姜种植成功脱了贫。通过多年积累的资金和经验,他的生姜种植规模由最初的2亩扩大到了现在的12亩,种植方式也由露天种植提升到了大棚种植。“多亏的党的好政策,通过享受产业奖补、扶贫小额信贷和生姜种植技术培训,让我发展大棚种植没了后顾之忧。”张佑亲感激道。
张佑亲在发展生姜种植的同时,不忘带动乡邻。“我这用的工人都是周边的贫困户和弱劳力户,平时有五六个人,在铺膜、种植、采摘期间,雇佣人数将近10人,工人每人每天工资40元,人均收入每年在5000元以上。”
“在家门口务工方便,还能照顾家里,好哩很!”贫困户张恒贵因疫情无法外出,顺利在张佑亲的生姜基地就了业。
“一个人富不算富,我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生姜种植,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和销路,让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张佑亲坚定道。
脱贫攻坚,产业引路。为稳步提升贫困户收入,舒庄镇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通过政策红利,充分调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因地制宜,自主发展特色种养业,提高自我“造血”能力,让贫困户彻底走出贫困,长期受益。(张坤)
- 上一篇:“临时救助”守护民生笑脸
- 下一篇:苑光辉到光武调研平安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