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阳镇是国家级副县级建制镇,是全国重点镇、安徽省生态镇、安徽省文明村镇和界首市规划的城市副中心、南部区域的工贸重镇。2018年以来,泉阳镇紧紧围绕“向试点看齐、先行一步”的目标,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盘活现有文化、体育等优质资源,搭建践行文明“四个载体”,持续深化移风易俗,着力铸强“好人品牌”,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风遍布乡里。
一、精心“织网”,组建多级“密”框架
依托现有文化活动中心,便民大礼堂、读书分会,在群众身边建立了1个文明实践所、7个文明实践站和7个文明实践广场,结合地域特色,打造了富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教育基地,逐步实现镇域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线、面融合。建强全镇志愿服务队伍,将镇村全体党员干部和社会组织等共5200多人吸收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并开设泉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课堂,邀请不同领域的专业志愿服务人员,差异化有侧重的进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志愿者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本领。目前,泉阳镇已成立了8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党员、专家宣讲、教师、社会专业、科教文卫、巾帼、青年、好人),各站也根据自身实际成立了志愿服务组织。今年以来,围绕全镇中心工作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30余场,使文明实践活动真正树立了品牌、赢得了口碑、凝聚了人气。
二、搭建平台,打造活动“主”战场
融合“三馆一中心”(“扫黄打非”展览馆、农俗博物馆、好人馆、文化活动中心),高标准打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扫黄打非”馆通过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营造健康向上、规范有序的社会环境,为进一步开展乡风文明奠定基础;农俗博物馆通过传统文化的挖掘,寄存群众的乡土情结,传承发扬优秀历史文化;好人馆通过展示“好人文化”,营造群众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文化活动中心的活动室、室外的多功能运动场和演艺大厅经常性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自泉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以来,前来“三馆一中心”阅读、参观和接受好人文化洗礼的群众达上万人次,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等活动50余场。
三、激活载体,推进活动“深”开展
泉阳镇充分利用“四个载体”(“进访惠聚”大走访、读书会泉阳分会、“三个在村”、“四会一约”),推深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把基层建设、脱贫攻坚、环境保护、文明新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说清楚、讲明白。截至目前,共开展阜阳夜话(界首夜话)30场,“进访惠聚”大走访620余次;利用界首读书会泉阳分会举行思想分享32次、每周一学72次;发挥“四会一约”“议、评、理、禁”的作用,2019年共议事项160次、评选好人135次、理事121次、禁赌禁毒宣传125次、村规民约征求意见120次。
四、守正创新,发挥实践“真”实效
泉阳镇是“皖北民间小调”文化艺术之乡,泉阳镇运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组织文艺志愿者编写演绎出《美丽泉阳我的家》《移风易俗谱新篇》《扫黑除恶十种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当前重点工作。结合“我们的节日”,定制年度活动计划,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文艺汇演、三八妇女节表彰活动、诗歌朗诵、农民文化艺术节、“粽香端午”、第二届“皖北民间小调文化艺术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微宣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着力提振群众精气神;同时,在古会和重大节日庆祝活动时,组织志愿宣讲员把党的建设、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人居环境等内容,以知识竞猜的方式,让群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利用泉阳发布等新媒体平台,开设“每日一读”、“每日一测”、“学习纲要”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专栏,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习活动,让群众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到新思想、感受到新变化。
五、道德引领,铸强崇德向善“好”品牌
泉阳镇是中国好人马林英、史俊峰、王鹏宇、薄玉侠和一等功臣张雷雷的家乡。连续27年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工作,逐步成为泉阳镇名片,经常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最美基层工作者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并结合“开学第一课”、“315”等节日,组织志愿者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目前,泉阳镇站站建有好人榜,集镇建有好人街,公园建有好人林,实践所建有好人馆,同时,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场均设有“六榜”(好人榜、孝子榜、乡贤榜、学子榜、最美家庭榜、文明家庭榜)。
下一步,泉阳镇将进一步结合群众实际需求,统筹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体育服务等资源,积极开展学理论、讲政策、富文化、评典型、树新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等活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泉阳落地生根,让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精神信仰家园、文化传承家园和文明风尚家园。
一、精心“织网”,组建多级“密”框架
依托现有文化活动中心,便民大礼堂、读书分会,在群众身边建立了1个文明实践所、7个文明实践站和7个文明实践广场,结合地域特色,打造了富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教育基地,逐步实现镇域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线、面融合。建强全镇志愿服务队伍,将镇村全体党员干部和社会组织等共5200多人吸收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并开设泉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课堂,邀请不同领域的专业志愿服务人员,差异化有侧重的进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志愿者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本领。目前,泉阳镇已成立了8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党员、专家宣讲、教师、社会专业、科教文卫、巾帼、青年、好人),各站也根据自身实际成立了志愿服务组织。今年以来,围绕全镇中心工作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30余场,使文明实践活动真正树立了品牌、赢得了口碑、凝聚了人气。
二、搭建平台,打造活动“主”战场
融合“三馆一中心”(“扫黄打非”展览馆、农俗博物馆、好人馆、文化活动中心),高标准打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扫黄打非”馆通过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营造健康向上、规范有序的社会环境,为进一步开展乡风文明奠定基础;农俗博物馆通过传统文化的挖掘,寄存群众的乡土情结,传承发扬优秀历史文化;好人馆通过展示“好人文化”,营造群众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文化活动中心的活动室、室外的多功能运动场和演艺大厅经常性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自泉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以来,前来“三馆一中心”阅读、参观和接受好人文化洗礼的群众达上万人次,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等活动50余场。
三、激活载体,推进活动“深”开展
泉阳镇充分利用“四个载体”(“进访惠聚”大走访、读书会泉阳分会、“三个在村”、“四会一约”),推深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把基层建设、脱贫攻坚、环境保护、文明新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说清楚、讲明白。截至目前,共开展阜阳夜话(界首夜话)30场,“进访惠聚”大走访620余次;利用界首读书会泉阳分会举行思想分享32次、每周一学72次;发挥“四会一约”“议、评、理、禁”的作用,2019年共议事项160次、评选好人135次、理事121次、禁赌禁毒宣传125次、村规民约征求意见120次。
四、守正创新,发挥实践“真”实效
泉阳镇是“皖北民间小调”文化艺术之乡,泉阳镇运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组织文艺志愿者编写演绎出《美丽泉阳我的家》《移风易俗谱新篇》《扫黑除恶十种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当前重点工作。结合“我们的节日”,定制年度活动计划,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文艺汇演、三八妇女节表彰活动、诗歌朗诵、农民文化艺术节、“粽香端午”、第二届“皖北民间小调文化艺术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微宣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着力提振群众精气神;同时,在古会和重大节日庆祝活动时,组织志愿宣讲员把党的建设、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人居环境等内容,以知识竞猜的方式,让群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利用泉阳发布等新媒体平台,开设“每日一读”、“每日一测”、“学习纲要”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专栏,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习活动,让群众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到新思想、感受到新变化。
五、道德引领,铸强崇德向善“好”品牌
泉阳镇是中国好人马林英、史俊峰、王鹏宇、薄玉侠和一等功臣张雷雷的家乡。连续27年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工作,逐步成为泉阳镇名片,经常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最美基层工作者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并结合“开学第一课”、“315”等节日,组织志愿者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目前,泉阳镇站站建有好人榜,集镇建有好人街,公园建有好人林,实践所建有好人馆,同时,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场均设有“六榜”(好人榜、孝子榜、乡贤榜、学子榜、最美家庭榜、文明家庭榜)。
下一步,泉阳镇将进一步结合群众实际需求,统筹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体育服务等资源,积极开展学理论、讲政策、富文化、评典型、树新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等活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泉阳落地生根,让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精神信仰家园、文化传承家园和文明风尚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