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的道路曲折而漫长,扶贫工作艰辛而光荣,在漫漫扶贫路上,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他叫杨泽平,家住五千里外的云南新平县大山深处,参军12年,多次被授予优秀士兵、红旗车驾驶员荣誉称号,2次荣立三等功,在一次扑灭山火的时候腿部受伤,留下残疾。部队转业后分配到界首市残联工作,为了工作,他连续6年没有回过云南老家。2017年他主动请缨,到泉阳镇张楼村驻村扶贫,在驻村扶贫工作中,他彰显军人的作风和精神,不论是入户走访,还是拆危拆旧,到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在和杨泽平聊天时,说到他的家庭,他的眼圈湿润了,他说:“我不是一个好儿子,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我不是一个好丈夫,不能为妻子分担家务;我不是一个好父亲,不能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成长,但是我要向柳西周同志学习,做一名好干部,帮助贫困户脱贫是我最大的责任和使命”。
他驻村包联的张楼村有贫困户195户,313人。为掌握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杨泽平驻村扶贫以来,以村为家,他白天走访,晚上整理走访记录,根据每一户的致贫原因,发展意愿,和村干部一起,研究制定不同的帮扶计划。
今年80岁梁栋明,是张楼村大梁庄贫困户,他的大儿子得肝病去世了,欠下一大笔债务,大儿媳年近60还外出打工还账;第二个儿子离婚了,因为要照顾老人生活,只能就近打点零工,梁栋明老人患银屑病多年,大小医院都看了,就是治不好,生活的压力、家庭的变故、身体的痛苦,让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我活着有啥意思哩,给国家添麻烦,给小孩添麻烦”。梁栋明老人绝望地说。
杨泽平通过走访了解情况以后,经常到他家陪他聊天,耐心开导他,帮助他树立生活的信心,又为老人进行了危房改造,建了几间猪舍,还利用在部队学到的养猪技术,帮助老人养猪,让他有了稳定的收入,2017年顺利脱贫。
张楼村刘桥自然村残疾人李刚有养鸽子的技术,就是缺少资金,杨泽平把情况向领导汇报以后,帮他解决养殖资金。
“残联的驻村工作队杨泽平这个人真好,听说我要养鸽子,帮我申请了万人就业这个项目,解决资金问题,对我的帮助很大,我现在每年都有几千块钱的固定收入”。李刚现在说起这件事还是很激动。
在他的感召下,张楼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不论是单项考核还是综合排名,各项工作在全镇均处于领先位次。
杨泽平常说:“只有对群众充满感情,才能和群众同甘共苦、并肩作战;只有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才能做好扶贫工作”。
脱贫攻坚路漫漫,苦中劳作是甘甜。杨泽平非常珍惜这次扶贫经历,他将此作为人生的一次挑战和历练。相信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张楼村一定能实现追赶超越,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白永明)
他叫杨泽平,家住五千里外的云南新平县大山深处,参军12年,多次被授予优秀士兵、红旗车驾驶员荣誉称号,2次荣立三等功,在一次扑灭山火的时候腿部受伤,留下残疾。部队转业后分配到界首市残联工作,为了工作,他连续6年没有回过云南老家。2017年他主动请缨,到泉阳镇张楼村驻村扶贫,在驻村扶贫工作中,他彰显军人的作风和精神,不论是入户走访,还是拆危拆旧,到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在和杨泽平聊天时,说到他的家庭,他的眼圈湿润了,他说:“我不是一个好儿子,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我不是一个好丈夫,不能为妻子分担家务;我不是一个好父亲,不能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成长,但是我要向柳西周同志学习,做一名好干部,帮助贫困户脱贫是我最大的责任和使命”。
他驻村包联的张楼村有贫困户195户,313人。为掌握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杨泽平驻村扶贫以来,以村为家,他白天走访,晚上整理走访记录,根据每一户的致贫原因,发展意愿,和村干部一起,研究制定不同的帮扶计划。
今年80岁梁栋明,是张楼村大梁庄贫困户,他的大儿子得肝病去世了,欠下一大笔债务,大儿媳年近60还外出打工还账;第二个儿子离婚了,因为要照顾老人生活,只能就近打点零工,梁栋明老人患银屑病多年,大小医院都看了,就是治不好,生活的压力、家庭的变故、身体的痛苦,让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我活着有啥意思哩,给国家添麻烦,给小孩添麻烦”。梁栋明老人绝望地说。
杨泽平通过走访了解情况以后,经常到他家陪他聊天,耐心开导他,帮助他树立生活的信心,又为老人进行了危房改造,建了几间猪舍,还利用在部队学到的养猪技术,帮助老人养猪,让他有了稳定的收入,2017年顺利脱贫。
张楼村刘桥自然村残疾人李刚有养鸽子的技术,就是缺少资金,杨泽平把情况向领导汇报以后,帮他解决养殖资金。
“残联的驻村工作队杨泽平这个人真好,听说我要养鸽子,帮我申请了万人就业这个项目,解决资金问题,对我的帮助很大,我现在每年都有几千块钱的固定收入”。李刚现在说起这件事还是很激动。
在他的感召下,张楼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不论是单项考核还是综合排名,各项工作在全镇均处于领先位次。
杨泽平常说:“只有对群众充满感情,才能和群众同甘共苦、并肩作战;只有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才能做好扶贫工作”。
脱贫攻坚路漫漫,苦中劳作是甘甜。杨泽平非常珍惜这次扶贫经历,他将此作为人生的一次挑战和历练。相信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张楼村一定能实现追赶超越,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白永明)
- 上一篇:泉阳镇组织学习柳西周同志先进事迹
- 下一篇:光武爱心志愿者学习柳西周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