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今年乡里给办的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不但有了启动资金,而且还不需要还利息,让我这20多亩西瓜及时播种,现在获得丰收,虽然价格有点低,赚几万元还是少不了的。”邴集乡三和村贫困户黄东友高兴的说。
黄东友系邴集乡三和村2017年脱贫的贫困户,一家5口人,女儿在上学,儿子13岁,患有精神残疾,每年都需要药物和住院治疗,造成夫妻两人不能外出务工,还要给儿子治病,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能够尽快脱贫,去年他流转土地10亩种植辣椒,获得了收益,也实现了顺利脱贫。今年黄东友再次流转土地44亩,一半种植辣椒、一半种植西瓜。可是由于资金的短缺,今年春季西瓜迟迟不能播种下地,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得知情况后,及时向他讲明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并联系界首农商行邴集支行帮助办理了5万元扶贫贷款,保证了西瓜及时播种。
黄东友一见我就高兴的说:“在乡村扶贫干部的帮扶下,我不仅办理了扶贫小额信贷,而且扩大了产业发展,20多亩地的西瓜丰收了,20多亩的辣椒套种香瓜,也正在上市,今年算下来每亩3000元的纯收不会少的。”
为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和无启动资金问题,邴集乡党委高度重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成立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领导班子成员牵头负责。针对贫困户缺产业、缺资金、缺技术实际,邴集乡组织乡村干部通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明白纸”、“进访惠聚”座谈会、贫困户培训会、走访贫困户面对面宣传等方式,及时向贫困户宣传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积极动员65周岁以下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贷款,为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了收入,鼓了贫困户腰包,为贫困户顺利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儿子是聋哑人,儿媳有智力障碍,也是贫困户,我们一直想帮助儿子养殖长毛兔,但是就是资金不足,兔舍一直建不起来。今年春天的时候,包村干部到家里走访时向我们讲扶贫小额信贷专对贫困户贷款,二期还不要利息。我们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办理了贷款手续,现在不但兔舍建起来了,还发展了300多只长毛兔,今年光销售兔毛就可以达到6万多元,一下子圆了我们养殖长毛兔的梦想,增加了收入,鼓了腰包,我们从内心感谢党的好政策。”马庄贫困户马刘营高兴的说。
今年以来,邴集乡坚持扶贫小额信贷户贷户用户还的原则,全面落实无担保、无抵押、政府全部贴息政策,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65户,贷款资金1825万元,其中发展种植业326户,发放信贷资金1630万元;发展养殖业36户,发放信贷资金180万元;经营家电、服装、缝补店各1户,发放信贷资金15万元,从根本上破解了贫困户想发展无资金、无成本问题。(王伟)
黄东友系邴集乡三和村2017年脱贫的贫困户,一家5口人,女儿在上学,儿子13岁,患有精神残疾,每年都需要药物和住院治疗,造成夫妻两人不能外出务工,还要给儿子治病,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能够尽快脱贫,去年他流转土地10亩种植辣椒,获得了收益,也实现了顺利脱贫。今年黄东友再次流转土地44亩,一半种植辣椒、一半种植西瓜。可是由于资金的短缺,今年春季西瓜迟迟不能播种下地,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得知情况后,及时向他讲明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并联系界首农商行邴集支行帮助办理了5万元扶贫贷款,保证了西瓜及时播种。
黄东友一见我就高兴的说:“在乡村扶贫干部的帮扶下,我不仅办理了扶贫小额信贷,而且扩大了产业发展,20多亩地的西瓜丰收了,20多亩的辣椒套种香瓜,也正在上市,今年算下来每亩3000元的纯收不会少的。”
为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和无启动资金问题,邴集乡党委高度重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成立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领导班子成员牵头负责。针对贫困户缺产业、缺资金、缺技术实际,邴集乡组织乡村干部通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明白纸”、“进访惠聚”座谈会、贫困户培训会、走访贫困户面对面宣传等方式,及时向贫困户宣传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积极动员65周岁以下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贷款,为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了收入,鼓了贫困户腰包,为贫困户顺利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儿子是聋哑人,儿媳有智力障碍,也是贫困户,我们一直想帮助儿子养殖长毛兔,但是就是资金不足,兔舍一直建不起来。今年春天的时候,包村干部到家里走访时向我们讲扶贫小额信贷专对贫困户贷款,二期还不要利息。我们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办理了贷款手续,现在不但兔舍建起来了,还发展了300多只长毛兔,今年光销售兔毛就可以达到6万多元,一下子圆了我们养殖长毛兔的梦想,增加了收入,鼓了腰包,我们从内心感谢党的好政策。”马庄贫困户马刘营高兴的说。
今年以来,邴集乡坚持扶贫小额信贷户贷户用户还的原则,全面落实无担保、无抵押、政府全部贴息政策,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65户,贷款资金1825万元,其中发展种植业326户,发放信贷资金1630万元;发展养殖业36户,发放信贷资金180万元;经营家电、服装、缝补店各1户,发放信贷资金15万元,从根本上破解了贫困户想发展无资金、无成本问题。(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