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舒庄镇赵营村李棚庄阿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400亩儿菜喜获丰收,四五十名工人们在田地里忙碌着把葱绿饱满的儿菜收割、剪枝、装箱、搬运,一派火热繁忙景象。
“我种的是四川儿菜,属于芥菜的一种,营养价值丰富,市场上比较畅销。”该市阿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坤介绍道。
“今天拉往江西的16000斤儿菜,本来预计是销售一整天的,刚才打电话告知不到十一点就销完了,我还要抓紧时间补发。”指着手中的手机,赵坤笑呵呵说。
赵坤至今已有5年儿菜种植经验,除了种植四川儿菜外,还种有四川棒菜、大颗黄金乌等,主要销往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赵坤以前在阜阳搞蔬菜批发,在多年的市场摸爬滚打中,头脑灵活的他在发现四川儿菜销路广、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后,立即决定拿出多年积攒地积蓄回乡创业搞儿菜种植。
“瞄准了儿菜商机,我立马就赶往四川考察儿菜的生长习性,以便胸有成竹。”赵坤回忆道,“第一年,我就在村里的帮助下流转了200亩土地,全部种植儿菜。刚开始不懂种植技术,我还专门从四川请来了技术人员。”
“效益还不错,当年一亩地净获利2000元以上,让我更加坚定了搞儿菜种植的信心了!”谈及儿菜的效益,赵坤很为当初的决定自豪不已。
“儿菜从栽苗到成熟需要48天,每年9月底开始上市,可以卖到来年的二三月份,中间空档期,我套种了水晶玉米和白玉米,这样下来,一亩地能够多收入1000元。”赵坤指着地里的儿菜道。
赵坤在发展儿菜种植的同时,不忘带动乡亲共同致富,他积极吸纳周边村庄困难群众和弱劳力到蔬菜基地务工就业。
“儿菜的种植、管理、收割等需要大量人工,人多的时候有百十名群众在我这干活,人少的时候也有四五十个,其中不少是贫困户。”赵坤介绍道。
由于丈夫去世,家里没了收入来源的贫困户胡秀云,成为这里的固定“工人”,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在这干一天活,能挣五十块钱,每月都按时发放,还能顾住家了,也不耽误干农活,每年的收入够家里开销的,生活有保障。”贫困户胡秀云感激道。
看着这些就业的贫困群众,赵坤仍心有忧虑,他认为,贫困群众靠务工脱贫只是一时之计,并非长远之策,真正致富,必须增强贫困户致富内生动力,让他们掌握致富的路子和技术。于是,赵坤毫不保留地把儿菜种植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贫困群众,希望有一天他们能成为种植能手和大户,真正过上富裕的日子。
“我今年带动了6户群众发展儿菜种植,除了给予技术指导,我还帮助他们对外销售。”赵坤说,“目前我在南方有十几个市场,销路完全不成问题。”
赵坤除了帮助贫困群众务工就业、发展产业外,还积极收购附近村庄种植户种植的萝卜、白菜、南瓜等进行销售,遇到他人产品滞销的,他也往往会主动帮助销往外地。去年,泉阳镇张楼村种植大户张杰滞销的20万斤萝卜,就是赵坤帮助销售的。
“说实在话,帮助他们我没想着挣钱,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父老乡亲投入农业产业,在家门口能够发家致富。”赵坤如是说。(张坤)
“我种的是四川儿菜,属于芥菜的一种,营养价值丰富,市场上比较畅销。”该市阿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坤介绍道。
“今天拉往江西的16000斤儿菜,本来预计是销售一整天的,刚才打电话告知不到十一点就销完了,我还要抓紧时间补发。”指着手中的手机,赵坤笑呵呵说。
赵坤至今已有5年儿菜种植经验,除了种植四川儿菜外,还种有四川棒菜、大颗黄金乌等,主要销往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赵坤以前在阜阳搞蔬菜批发,在多年的市场摸爬滚打中,头脑灵活的他在发现四川儿菜销路广、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后,立即决定拿出多年积攒地积蓄回乡创业搞儿菜种植。
“瞄准了儿菜商机,我立马就赶往四川考察儿菜的生长习性,以便胸有成竹。”赵坤回忆道,“第一年,我就在村里的帮助下流转了200亩土地,全部种植儿菜。刚开始不懂种植技术,我还专门从四川请来了技术人员。”
“效益还不错,当年一亩地净获利2000元以上,让我更加坚定了搞儿菜种植的信心了!”谈及儿菜的效益,赵坤很为当初的决定自豪不已。
“儿菜从栽苗到成熟需要48天,每年9月底开始上市,可以卖到来年的二三月份,中间空档期,我套种了水晶玉米和白玉米,这样下来,一亩地能够多收入1000元。”赵坤指着地里的儿菜道。
赵坤在发展儿菜种植的同时,不忘带动乡亲共同致富,他积极吸纳周边村庄困难群众和弱劳力到蔬菜基地务工就业。
“儿菜的种植、管理、收割等需要大量人工,人多的时候有百十名群众在我这干活,人少的时候也有四五十个,其中不少是贫困户。”赵坤介绍道。
由于丈夫去世,家里没了收入来源的贫困户胡秀云,成为这里的固定“工人”,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在这干一天活,能挣五十块钱,每月都按时发放,还能顾住家了,也不耽误干农活,每年的收入够家里开销的,生活有保障。”贫困户胡秀云感激道。
看着这些就业的贫困群众,赵坤仍心有忧虑,他认为,贫困群众靠务工脱贫只是一时之计,并非长远之策,真正致富,必须增强贫困户致富内生动力,让他们掌握致富的路子和技术。于是,赵坤毫不保留地把儿菜种植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贫困群众,希望有一天他们能成为种植能手和大户,真正过上富裕的日子。
“我今年带动了6户群众发展儿菜种植,除了给予技术指导,我还帮助他们对外销售。”赵坤说,“目前我在南方有十几个市场,销路完全不成问题。”
赵坤除了帮助贫困群众务工就业、发展产业外,还积极收购附近村庄种植户种植的萝卜、白菜、南瓜等进行销售,遇到他人产品滞销的,他也往往会主动帮助销往外地。去年,泉阳镇张楼村种植大户张杰滞销的20万斤萝卜,就是赵坤帮助销售的。
“说实在话,帮助他们我没想着挣钱,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父老乡亲投入农业产业,在家门口能够发家致富。”赵坤如是说。(张坤)
- 上一篇:界首市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议
- 下一篇:大黄镇:高端金菊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