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张枫、“阜阳好人”胡仲华分别获省五一劳动奖章、阜阳市劳动模范

发布日期:2019-05-09   阅读:2072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近年来,在界首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勤于学习、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先进个人。今天让我们走近“中国好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枫慧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枫,“阜阳好人”、阜阳市劳动模范、界首市佳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仲华。

张枫:科技创新搭建产学研的桥梁

张枫是安徽枫慧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他从事多年的金属回收、冶炼、深加工、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先后与合肥工业大学成立联合研究中心,与安徽省金属学会签订服务合同,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研究中心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以科技的力量搭建产学研的有效桥梁。

在平时的工作中,张枫一贯注重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生产出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高科技产品,企业才会持续长久地发展。他经常主导参与产品的生产工作,参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工作,包括铜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节能减排无污染煤气发生炉使用及创新等,与研究人员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枫慧集团院士工作站成立以来,利用北京机电科学院的三百多名博士生做高级研发,成功接下了汽车溶铝、再生铝、轻量化汽车用铝,把这些废旧金属变废为宝重新利用,增加了附加值和产值。”张枫说。

为充分发挥调动技术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张枫主导制订了一系列技术人员引进、晋升、培养和激励政策。在他的带领下,自主研发多项技术和产品并获得国家专利,每年通过技术创新为公司创造效益1000多万元。2018年3月,张枫获得省人社厅颁发的“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业技术人才”,2018年9月荣获“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称号,并获得由安徽省总工会颁发的“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在这12年里,我们发明和创造的实用新型专利有140多项,目前为止已经下来的有74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张枫说。

张枫还十分关心返乡农民工就业、脱贫攻坚和农村捐资助学等社会问题,优先录用农民工,并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学习提高的机会。利用精准扶贫、“百企帮百村”,对口支持新马集镇马集村、砖集镇郑庄村”等项目捐助。

“我们去年扶贫这一项花了七百多万元。我们建立了扶贫车间,以生产来扶贫,以科技来扶贫。”张枫介绍。

安徽枫慧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地开展清洁生产,环境的治理也收到了明显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并成为西城科技园率先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合格的企业,被评为安徽省低碳生态企业。

“我们最近又成功定制了一批先进的炉子,用最好的设备把我们再生金属做好,把界首市的循环经济做好。”张枫说。

在张枫的带领下,安徽枫慧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团队目前正在进行稀土改性高性能铜基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电子产品应用、“金属-石墨烯层状结构”等新产品开发。今后,研发团队将继续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好方法,建立企业与科研单位资源与技术互补,携手共建利益双赢的创新战略联盟。同时在职工中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的活动,激发每位职工的技术创新潜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崇尚创新、和谐奋进”的创新氛围。

胡仲华:热衷公益的80后企业家

这是一个不起眼的贫困村,但村中却有一片五彩斑斓的树林,它就是邴集乡张忙村,该村因彩叶树而驰名全国,也因彩叶树,全村脱贫致富。随便问一下村民,他们都会感谢一名来自宣城市绩溪县的年轻企业家胡仲华。

2013年,胡仲华经过细致调研后,被邴集乡张忙村村民的热情、淳朴打动,一次性流转了该村2600亩土地,建立起界首市第一个彩叶树苗木繁育基地。

缤纷彩叶在扮靓乡村的同时,也帮助大家记住了乡愁。此后,胡仲华争取流转更多的土地,又在宁洛高速大黄镇、东城街道段建立了万亩彩叶树基地。

考虑到张忙村贫困户较多,胡仲华在基地建立之初,就主动联系乡政府和村委会,愿意将大部分用工机会留给村里的贫困户,以此增加他们的收入,早日脱贫。

“我公司在精准扶贫方面主要采取四种方式。第一种是产业扶贫,公司每年发放工资将近一千万元。第二种就业扶贫,优先让贫困户在基地务工。第三种是金融扶贫,贫困户可以利用小额贷款带资入股,每年不低于三千块钱的分红。第四种是捐助扶贫,公司对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捐款捐物。”胡仲华介绍。

目前,在邴集、大黄、东城等三个彩叶树基地中,界首市佳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吸纳了200多户贫困户就业,贷资入股贫困户50多户,仅2016年每户都增收在3000元以上。贫困户张意已经在胡仲华的基地里工作了近4年,每到树木育苗、施肥、打药、修剪的时间,张意都会按时到基地来“上班”。

“我在胡仲华这干活干了有三四年了。在这之前,我到哪打工人家没人要我,因为我是个残疾人,家里非常贫困。自从通过村委会介绍,胡总热心帮助,我跟我媳妇都在这干活,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钱,生活上也有了保障了,孩子上学也有保障,现在在读大学啦。”邴集乡三和村贫困户张意说。

2015年至2018年,胡仲华进行许多次爱心捐款,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帮助有困难情况的家庭。“下一步,我公司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生态健康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企业,继续流转更多土地,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胡仲华说。